1 1 8 b 理科学 200 1 年第 24 粉第 1 期
中文“原因不确定感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1 聪刘永芳李艳红杜秀芳胡琳丽
〔 2'5001M4)
过程的有关问题在
1 引言
原作者制定该量表的思路及测rtt学的考虑在此从础
降低不确定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王要目标,也是人类行着适合巾文川fl. 习惯又不违背原愈的原则,由二位研究者同
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而人们的不确定感主要来源于行为时对原赞表的题 F1进行翻译,最后ill 个翻译者一起进行核
和事件原因的不确定性。;(2)对翻译过来的[F 表项t1进行
心理学系的 W eary 和 Edw ard,, 提出了“原因不确定感”预备测验,让 50 名被试完成该狱表,初步了解量表的悄况.
(CausaU ncertainty)的概念(1994),它是指人们对自L.,他人根据预备测验的结果对货表再作修改最后确定正确的测验
的行为及周围世界所发生事件的原因主观上的不确定程度。项目。
两位研究者已经编制了一个包含十四个项目的“原因不确定 2 2 被试、材料及施测过程
感量表“(CU S ),用以测定和鉴别人们之间的原因不确定感被试是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轻-T 业学院、山东省警察专
程度,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证明该量表对美国被科学校共 584 名大学生,男 315 名,女 269 名
试是高度可信和有效的。他们的研究表明(1998),原因不确除了“原因不确定感量表”外,我们还使用了预期与该量
定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后果。本研究拟以表有关的、且其信效度已得到证明的其它几个最表作为“原
中国被试为对象对“原因不确定感量表”进行修订和验证,以因不确定感量表”的效标量表。具体地说我们分别考查了
期为进一步探索原因不确定感对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原因不确定感量表”与"Beck 抑郁问卷"(BD 工)、’·状态和特
提供方法学的基础。质焦虑问卷”(S CA T)、’·控制圈壁表”(SO ().“自尊谕表”
(SES.'‘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一(Y111CS)之间的关系’。
2 中文‘.原因不确定感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量表题目的修改与确定 2 3 结果与分析
英 0C u s”的每一个顶目都是一个表明对某种社会事件本次测验共发放“惊因不确定感量表"600 份,回收有效
原因的不确定感的陈述句( 584 分,回收率为 97 % 数据输人微机用 SPS"B0 统
人和睦相处)。要求被试在一个 6 点评分量表上作出选择, 计软件进行分析。
表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句话。6 个选项分别是“非常 中文“原因不确定感量表”的信度分析
不同意,、“不同意”、“基本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 2 3 川描述统计量分析
常同意”,分别记为 1,2 ,3,4 ,5 ,6 分。中文“原因不确定感且 1K 在一原因不确定感量表"14 个测验项 A 1 的招分范
中文原因不确定感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