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加强。”随着会计行业的发展,对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继续教育,又叫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就了解的情况来看,会计的继续教育工作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组织不得力,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中长期计划,管理力度不足;二是继续教育培训及教材没有体现分层,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料选编等方面仍有缺陷;三是考试考核制度不严,学员的学习自觉性不够等。因此,加强会计的继续教育必须摆上各级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从业的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认识。
一、充分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作为一门技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会计管理不断地深化。因而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教育刻不容缓。一是
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企业改革、会计主体变化对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三是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当前会计存在着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整体素质,实行强制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四是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
二、准确把握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财政部颁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由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若连续二、三年未参加,将在资格考试、会计证年检、评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惩诫,直至吊销会计证,清理出会计队伍。一是教育的层次性。会计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文化学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同时,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如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金融企业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定的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其他的会计人员,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各
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