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本经》)
【常用别名】蛭蹂、至掌、虮(《尔雅》),马蜞、马蛭(《唐本草》),蚂蟥、皮条虫(《宁夏》),肉钻子(《甘肃》)。
【来源】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onipponica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acranulataWhitman的干燥体。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山东、江苏等省,以山东微山湖产量大。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或入石灰粉中致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历史沿革】汉代有熬(《玉函》),暖水洗去腥法(《伤寒》)等。宋代有炒令微黄、微煨令黄(《圣惠方》),水浸去血子后米炒(《总病论》),石灰炒过再熬(《活人书》),米泔浸一宿后暴干、以冬猪脂煎令焦黄、焙干(《证类》),米炒(《总录》),麝香炒法(《朱氏》)等。元代出现了盐炒法(《瑞竹》)。明代增加了油炒、炙法(《医学》)。清代沿用前人之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香油炒焦法(《医案》)。现行有滑石粉烫法(《中国药典》历版),猪油制(《中国药典》1963年版),酒制(《贵州》),清炒、石灰炒、砂烫、蜜炙、米泔水制、麻油炙、醋制(《集成》),烤制法(《烤制法》)等。
【炮制方法】净制洗净,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
,切段,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润软,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上海》)。
炮制
,用武火炒热后,加入水蛭段,不断翻动,烫至微鼓起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每净水蛭100kg,用滑石粉40~45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1)猪油制取洗净的水蛭,置锅内用猪油炸至焦黄色,取出,干燥即得(《中国药典》1963年版)。
(2)麻油制取水蛭用麻油酥炙(《集成》)。
(1)酒煮取原药材,用清水洗净杂质,泡约1小时捞出,晒干用黄酒浸拌,放入锅内,用文火煮透至酒吸尽,取出稍晾,切段,晒干,入库即得。每净水蛭100kg,用黄酒20kg(《北京》)。
(2)砂烫酒淬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放入已将砂炒热的锅中,用小火加热,喷入酒,拌匀,继续拌炒,至水蛭呈谷黄色时取出,筛去砂,晾凉。每净水蛭100kg,用酒10kg(《贵州》)。
(1)醋煮取水蛭加醋,以锅煮之。每净水蛭100kg,用醋60kg(《集成》)。
(2)砂烫醋淬河砂炒热后,入药拌炒至泡取出,再加适量的麸醋吸透,晒干(《云南》)。
(《集成》)。
,用微火炒至淡黄色鼓起为度(《集成》)。
,烫至焦黄色,至鼓起变酥,筛去砂或再研细(《集成》)。
,稍闷,置锅内用微火炒,使蜜进入药材组织内部,不粘手为度。每净水蛭100kg,用蜜20kg(《集成》)。
,炒至焦黄色(《集成》)。
,用焙法焙至淡黄,干脆为度。用陶器贮存。临用时研粉。如系活水蛭,则先用酒少许将水蛭醉死,再用上法炮制(《汇典》)。
,使箱内温度达到230℃时,将铺好烤盘的水蛭放入烤箱,烤制8分钟,取出(《烤
水蛭(《本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