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母猪的饲料、营养及饲养赵克斌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一. 。母猪饲养环节一旦出现大的问题,整个猪场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每一个规模化猪场必须重视母猪的饲养和营养。每头能繁母猪每年消耗配合饲料 1 吨以上,加上饲料以外的费用(猪舍,人工,水电,疫苗,药费等),每年的饲养成本在 2000 元以上。也就是说,饲养一头母猪,不论一年能断奶多少头仔猪,都要耗费 2000 多元。因此,降低母猪饲养成本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每头母猪的年断奶仔猪数。如果每头母猪没能断每年奶 20 头以上仔猪,每头断奶仔猪分摊的母猪成本就只有 100 元,如果每头母猪每年仅仅断奶仔猪 15 头,每头断奶仔猪就得分摊母猪成本 133 元。所以,要降低母猪饲养的成本,增加母猪的利润,最关键是增加每头母猪的年断奶仔猪数!增加母猪年断奶仔猪数需要科学的技术和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和营养水平,科学的饲养技术,保持母猪高的健康水平,科学合理的管理。任何环节的重大失误均可造成:产仔数降低,断奶前成活率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增加。这 3 个指标基本决定了母猪年断奶仔猪数。增加产仔数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保证母猪高健康水平,科学、合理、认真的发情检查和配种技术;提高仔猪断奶前的成活率,要求母猪的营养科学合理,保证母猪高的健康水平,提供仔猪适宜的环境和营养,科学合理的产房管理等;第 3 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非生产天数。降低母猪的非生产天数能大幅提高母猪的年断奶仔猪头数。非生产天数是指:母猪既没有怀孕,又没有哺乳的天数。假设仔猪平均 30 天断奶,非生产天数与每头母猪年产窝数关系如下:非生产天数: 34 48 63 77 91 106母猪年产窝数: ,超过 70 天的猪场很多。要降低非生产天数,非得在饲养管理上下功夫。非生产天数的增加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断奶后再发情间隔天数延长;情期受胎率降低(返情,屡配不孕),分娩率降低(流产,返情后没有及时发现,怀孕期母猪死亡、淘汰)。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非生产天数对降低母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非常重要。降低母猪的饲养成本,还必须根据母猪的繁殖阶段、环境条件、生产水平、饲料条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日粮配合和饲喂。总的原则是:既要满足繁殖的营养需要,又不浪费;根据母猪的繁殖阶段、环境条件、生产水平、饲料条件等调整饲养方案;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降低母猪饲养成本。 2 个原则是保持适宜的繁殖体况饲养母猪的目标的是保持持续高的繁殖性能。这一点与肥猪完全不同。饲养母猪必须避免养的太肥、太瘦。现代瘦肉型母猪生产潜力相当高,如果在哺乳期间营养供应跟不上,很容易出现瘦母猪综合征(断奶后长期不发情)。太瘦的母猪发情延迟,配种时或并圈时容易瘫痪、淘汰。即使配上容易流产,下一胎产仔减少等一系列不利后果。对于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必须避免喂的太肥。后备母猪的饲养如果按肥猪的方法饲喂,容易导致不发情。怀孕母猪如果饲喂不加限制,不但浪费了饲料,增加了成本,也导致怀孕期胚胎死亡增加,产仔数降低,哺乳期母猪食欲降低的不利后果。因此,保持适宜的繁殖体况对于母猪十分重要。二. 母猪的营养需要母猪的营养需要是保证合理体况、高的繁殖性能、长的利用年限、高的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因素。现在必须明白,母猪的营养需要完全不同于肥猪,绝不能用肥猪的饲料喂母猪。同时,母猪的不同的繁殖阶段营养的需要也有很大的不同,绝不能用一种饲料喂所有的母猪。1. 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一般要求,后备母猪应在 7~8 月龄体重达 110~120 公斤。后备母猪一般在 30 公斤,最迟在 60 公斤时就应与肥猪分开饲养。最好后备公猪与后备母猪分开饲养。目前不少猪场将后备母猪与肥猪一起混养,导致后备母猪后来在体质和繁殖方面的问题出现。对于后备母猪营养需要的研究很少。一般的饲养标准也没有后备猪的标准。根据外国的有限资料,后备母猪生长速度、每天代谢能、粗蛋白、赖氨酸的推荐量为:体重,kg 日增重,g/d 饲喂量 kg/d 代谢能, MJ/d 粗蛋白, g/d 赖氨酸,g/d30~60 600 19 280 1460~90 700 27 330 1790~120 500 30 280 14很明显,后备母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要比肥猪高很多。为了保持后备母猪坚实的四肢和高的繁殖性能,矿物质元素钙和磷的需要量明显高于肥猪。一般钙比肥猪高 百分点,磷比肥猪高 百分点。维生素的需要也必须高于肥猪。我国和国外目前还缺乏后备母猪的饲养标准。但我们可以推荐下面的后备母猪配种前的日粮营养水平:体重,kg 日增重 代谢能, 粗蛋白
母猪的饲料营养及饲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