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晋宁石寨山两件异形贮贝器[摘要]贮贝器是古滇国人用来贮藏货币(贝壳)的器具,它是古滇国青铜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代表着古滇,象征着墓主人的财富和地位。现已知的贮贝器共91件,本文拟将现知的91件贮贝器分为筒形、铜鼓形、异形三类,对其中唯一的两件异形贮贝器,即洗形贮贝器和七牛锥顶形贮贝器,做简要阐述。[关键词]古滇国;贮贝器;异形[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0-0040-03贮贝器是古滇国人用来贮藏货币(贝壳)的器具,它是古滇的代表,象征着墓主人的财富和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晋宁石寨山第一次考古发掘以来,贮贝器一直作为滇青铜文化中的典型,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在可确定34座墓葬中,共出土贮贝器90件,另有一件采集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些贮贝器,以筒形(桶形)和铜鼓形占大多数(本文拟将91件贮贝器分为为筒形、铜鼓形、异形),筒形有细腰圆筒形和直壁圆筒形,铜鼓形即铜鼓形状的贮贝器,分为两类,一类直接将铜鼓倒置用以贮藏贝壳,另一类由铜鼓形贮贝器发展而来,是专门为贮贝而铸造的鼓形器。而异形贮贝器仅有两件,一件出土于晋宁石寨山M13,洗形贮贝器(又名战争场面器盖贮贝器),另一件出土于晋宁石寨山M18,七牛锥顶形铜贮贝器,两件贮贝器的时代均为西汉中期,本文就将对这两件贮贝器,进行简要阐述一、洗形贮贝器洗形贮贝器出土于晋宁石寨山M13,M13是一个大型墓葬,墓中出土的随葬品非常丰富,甚至较出土有“滇王之印”的M6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此推测该墓的主人社会地位很高,很有可能也是一代滇王。该贮贝器器身为一洗,下附三足架,洗内贮贝壳。器盖大于器身,且二者不相扣合。该贮贝器的器盖上铸有一幅战争场面圆雕,由13个高6~9厘米的小人组成了一幅古滇国人对抗外来民族的激烈厮杀场面。滇载国之重事和墓主人生前的丰功伟略,通常以圆雕形式表现。在众多贮贝器器盖上都铸有纳贡、祭祀、战争场面。该盖器正中,还出现了一个较其他铜人更为高大,通体鎏金的人物,发掘报告推测其应为墓主人,器盖上的内容是?榱苏孟跃?功,记载一场得胜而归的战役而铸造。在器盖上所表示的厮杀场面中,中心主将带领自己的军队与敌方军队作战,并且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斩获了敌人的首级。这支与滇国军队对抗的部族,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头梳双辫,发辫向后垂,此形象的人物在许多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中都有出现。如晋宁石寨山M6出土的叠鼓型战争场面盖铜贮贝器上,也出现了这个辫发民族,该贮贝器上的战争场面,人物同样分为两方:一方穿甲胄,兵器精良,作战勇猛;另一方头梳发辫,多被俘虏和斩杀。考古发掘报告中指出,穿甲佩剑的系为滇国人,而另一方受掠杀者则是另一支梳双辫的民族。他们除了发式,在服饰穿着也与滇载:“西自桐师(今保山市)以东,北至叶榆(今大理市)。名为叟、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研究认为这支辫发的民族应为昆明族。昆明族是生活在滇西的一支民族,它的由来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大多数观点认为昆明族是氐羌中一支较大的部族,在向南迁徙的进程中与当地民族相结合,其中一支发展成为了我们文中所提及的昆明族。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南中)夷人大种曰昆
浅析晋宁石寨山两件异形贮贝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