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杨氏之子.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编号南芬区小学语文学科导学预案学校实验小学年级五年备课人穆洪娟课型精读课题杨氏之子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要重点抓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会字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法学法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第课时基本环节教师引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育技术应用课前导入你知道哪些古代聪明的儿童?(引导学生走进聪明机智的儿童)。今天我们来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杨氏之子》(杨修)学生理解课题《杨氏之子》,之是什么意思?修改:“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情境朗读,播放课件课件出示课题课件出示字词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需要教师重点指导:课后延伸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板书设计9、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x545616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