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语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机制.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4 18 亡理科学 2003 年第 26 卷第 5 期
汉语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机制
余林舒华
( 40071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3e京,[00875)
,探讨汉语言语
产生中语音加工的机制。实验一发现,目标语音在韵尾变化条件下具有显著的语音启动效应,表明汉语语音
音节是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生成的;实验二在启动语音与目标语音仅共有声母的情况下,发现了与实验一相同
的模式,结果支持实验一的结论,
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音节提取过程
关健词:含语产生语音加工生成性
发音,那么只有与目标语音一致的音节信息才能够
1 前言
加快言语产生过程,而如果目标音节是由亚音节成
言语产生包括从组织交流意图,激活概念,提取分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生成的,那么事先提供的与目
词义、句法和语音信息到控制发音器官发音等一系标语音一致的语音信息也能够加快言语产生过程。
列加工过程。言语产生作为一个言语表达的过程 M eye[)采用该研究范式用荷兰语对语音启动效应
语音的编码和加工是其核心问题。在言语产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系统控制了目标图形和启动语音
中,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个的音节,但是这些音节是从的关系,结果发现当日标语音(如:bed)和启动语音
心理词典中整体提取的,还是由目标语音的亚音节(如:bek;pet)之间前面部分(begirelated)或后面部
构成成分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生成的却存在争议[U 1 分(enrelated)相同的情况下都有显著的语音启动
西方拼音文字的研究发现,言语产生过程中存效应,实验结果支持目标语音生成的观点。
在大量跨越词汇边界的现象(即重新音节化现象,它尽管拼音文字研究中逐渐发现目标音节是在言
是指在两个相邻的词语中,两个词相邻的语音成分语产生过程中生成的,但在其他语言系统、特别是汉
脱离原来的音节结构,形成新的音节结构),如当目语言语产生中是否如此,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实验证
标语音为两个单词“dem anit”时,这两个词共有三据。汉语语音有鲜明的特点,汉语音节之间的界限
个音节,其音节结构为// /m an/it,在言语产生过非常明确,辅音在音节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尽管存在
程中将被念成// di/m an/dit/,这实际上打乱了原有理论上的跨越词汇边界的可能性,但由于汉语书面
词汇的音节结构。如果言语产生过程是提取目标词词是以语素为基本单位,这些语素又分别对应独立
汇的整体音节并驱动发音器官发音的话,那么在言的音节,所以在汉语言语产生中发生打乱原来音节
语产生过程中那些需要跨越词汇边界的地方就会由的跨越词汇边界的现象是及其罕见的,也没有相应
于需要打乱原有音节结构而出现许多停顿、犹豫等的音节化歧义。也就是说尽管词巾语素的音节成分
语音不连贯现象,但实际的言语产生过程并非如此。之间在言语产生中会有交互作用(如三声变调),但
因此研究者t2,3〕认为言语产生过程中,语音编码是前一个语素的音节成分并不会直接与后面音节的成
分解存储的,而音节是在言语产生的过程中生成

汉语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