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漯河市中医院.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漯河市中医院结直肠癌病漯河市中医院结直肠癌是发生于大肠及肛管的恶性肿瘤,本病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十大常见肿瘤之一,也是肛肠疾病中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为锁肛痔,其发病因素多责之于气滞、血瘀、痰湿、热毒、湿聚、正气虚弱等。一、诊断本病主要依据1994年6月发布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进行诊断。二、中医治疗方案锁肛痔的治疗锁肛痔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它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但对于晚期锁肛痔患者,身体条件较差,或有淋巴、腹腔等广泛转移者及高龄患者,我们按照辨病辨证原则,运用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放、化疗副作用,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诸方面确有一定疗效。基本组方:十味消瘤丸药物组成:天龙9g、石见穿15g、半枝莲12g、山慈菇30g、蚤休9g、海藻12g、生山楂30g、桃仁15g、党参15g、黄芪30g等。功能:扶正祛邪、解毒、软坚消瘤。用法用量:上药碾细,制成水丸,每次6—9g,3/日,口服。临床加减:1、偏于湿热蕴结者:症见腹部阵痛、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或发热、恶心、胸闷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湿、宽肠散结。方药:槐角地黄汤合葛根参连汤加减煎汤、冲服十味消瘤丸。2、偏于瘀毒内结:症见烦热口渴、腹痛、泻下脓血,色紫暗而量多,里急后重,舌质紫或有瘀点,脉涩滞或细数。治则:清热解毒,化瘀软坚方药:膈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煎汤、冲服十味消瘤丸。3、脾肾虚寒型:症见腹胀隐痛,大便夹血,血色暗淡,面色萎黄,四肢不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则:温阳健脾,止血散结。方药:黄土汤加减或煎汤冲服十味消瘤丸。4、气血亏虚型:症见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少气乏力,神疲懒言,脱水下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则: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减煎汤冲服十味消瘤丸。5、肝肾阴虚型:症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头昏目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带下等,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补肾,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煎汤冲服十味消瘤丸。(二)中医中药对锁肛痔术后肠粘连的预防和治疗锁肛痔开腹术后,常有轻重不同的肠粘连发生,轻度的粘连可能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大部分或完全吸收,严重的粘连可能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甚至完全性肠梗阻,而不得不行二次手术,而且越手术越粘连,因此治疗上非常棘手。针对这种情况,我院采用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术后肠粘连起到一定作用。1、预防肠粘连:我院采用胃肠通口服液,于结直肠癌术后第二天,开始少量多次服用或鼻饲及灌肠。胃肠通基本方组成:当归12g,桃仁15g,木香6g,枳壳12g,火麻仁12g,炒卜子9g,番泻叶12g,甘草9g。功效:治血化瘀、理气通腑。方法:我们对25患者进行治疗与23例患者设对照观察: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TPN)、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胃肠通口服液绞痛甚者加延胡索、檀香;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黄芩;恶心呕吐甚者加姜半夏、竹茹。加开水煎成400mL药液备用,每日2次自胃管及肛门或造瘘口缓慢注入药液50-100mL,闭管1-2h。均从术后第2日开始,直肠癌造口术后自造口开放之日起,排气后第2日停止。 2、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常见于腹痛、腹胀、呕吐、便闭不通等症状。属于六腑的病象,根据中医学“六腑似通为闭”的原则,在发作期治疗以通里攻下为主,理气开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为辅。在缓解期注意综合调理,使脾胃强健,运化有权,预防梗阻复发,还需根据病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中转手术治疗。(1)内治法本病治疗在发作期以通腑治标、缓解期以调理脾肾治本为原则。A发作期的治疗a气滞腑实主证: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腹痛时腹部可有条素状物聚起,伴恶心呕吐、不排便,或秘结,或间有无气、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行气通下。方药:通结汤加味。芒硝11g(冲服),莱菔子30g,乌药12g,木香15g(后下),每日1剂,水煎服或胃管导入。b热结肠腑主证:腹痛拒按、腹胀痞满、发热、口干、唇燥、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方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5g(后下),芒硝15g(冲服),厚朴20g,枳实20g,每日1剂,水煎服或胃管导入。c寒结肠腑主证:腹中突然绞痛、脘腹怕冷、腹胀便秘、面色青酶、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中通下。方药:温肝汤加减。大黄、熟附子各10g,白芍、厚朴各15g,干姜、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或胃管导入。d肠腑血瘀主证:腹痛垂于腹胀,痛有定处,胀无休止,局部拒按,或可触及痛处包块。舌暗红或瘀斑,脉涩。治法:祛瘀通下。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10g,大黄12g,芒硝(冲服)、赤芍

漯河市中医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