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推广手机支付的思考摘要: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支付方式,在城市年轻人群体中使用较为普遍。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经济等客观原因,一直未大规模推广应用手机支付。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面临困难入手,客观论述了手机支付的特点及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支付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难点,结合农村实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关键词:手机支付;金融服务;技术标准中图分类号:F626;:Adoi:.1672-3309(x).:1672-3309(2012)12-47-02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农村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日常生活支付需求日益迫切。在新时期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客观审视、定位和研究农村手机支付,发挥农村巨大的手机终端数量优势,对于引导农村手机支付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和质量尤为迫切和重要。一、我国农村支付服务面临的问题 2009年,落实国务院“三农”政策,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指导意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农村支付市场的资金投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逐步将现代化支付系统延伸至农村地区,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现代化支付服务的便捷与高效,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全面改善。三年来,农村支付环境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支付服务范围和质量逐年提高,银行卡业务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但由于农村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所限,农村支付服务仍面临很多困境。(一)金融服务网点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逐步收缩至县城后,农村地区仅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金融机构,且未达到所有乡镇百分之百覆盖。而且,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因本身发展所限,很多网点都没有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结算渠道不畅,不能为农村地区个体及企业提供资金实时汇划等金融服务。(二)ATM、POS机具布放数量少,覆盖范围有限。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分散,经济落后,支付需求较少,加之,银行在农村地区投放ATM和POS机具固有成本和维护较大,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因此,银行基层网点布放机具积极性不高,自助服务覆盖范围有限。(三)收费标准超出农民承受能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普遍实行城乡统一的支付结算收费制度,对于收入水平较低、办理小额支付结算业务居多的农民,每笔支付结算业务手续费偏高,导致农民宁肯爬山涉水取现,也不愿白白花掉手续费。(四)现金偏好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广大农民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结算方式,加之对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不了解,使用起来不放心,限制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不利于农村支付环境改善。二、农村地区发展手机支付的必要性手机支付是银行网点金融服务通过先进通信技术手段的延伸。发挥农村地区手机保有量高的优势,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支付,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发展,活跃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手机保有量高,手机支付市场潜力巨大。手机、钱包、钥匙是人们出门时随身携带的三样东西,且随着手机功能的拓展,钱包和钥匙功能正逐渐被手机所替代。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电信服务情况公告显示,截至2012年第3季度,,农
农村地区推广手机支付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