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培育【摘要】新媒体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无处不在,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民的最主要群体,他们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互联网环境。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网民的媒介素养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培养我国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并对提高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提出对策。【关键词】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 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截至2012年12月底,。其中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接近饱和。[1]大学生群体在时代的前沿,接受新事物快,加上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特征,符合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追求新奇等特点,加上网络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体方便大学生群体随时随地查阅网络信息,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民中的重要群体,根据网民知识层次的分布,大学生群体是知识背景和教育背景较好的优质网民,因此,他们在促进网络环境健康发展方便责任重大。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网民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拟对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升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方面提出建议。一、培养我国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具有反馈过程的信息传播才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而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弥补了传统媒介不具备的及时性、互动性特点,符合了传播规律,在网络上,个体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发布者。特别是近年来微博平台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空前开放。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由于传播源并不能的到很好的监督和控制,传播者可以抱有任何目的的组织或者个人,从传播的控制方面讲,网络传播在信息传播的“把关”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加上媒介的“四大公害”——“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2]更是干扰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认知和获取。但是随着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和大众传播事业的进步,人们凭借“第一手信息”来认识环境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各种信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信息环境”,而这个环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3]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飞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发布信息,通过发帖、跟帖、回帖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造势。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加上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媒介素养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因此他们并不能对网络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 ,,传播的互动性日益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传”与“受”的界限日趋模糊。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中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仅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部分高校开设了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选修课程,而有关高效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深度不够。党中央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媒介成为大学生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培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