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卷专业名称:应用经济学各专业科目名称:经济学方向名称:应用经济学各专业方向科目代码:806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6小题,共24分)、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小题,共50分)。?。。“挤出效应”及其决定因素。三、计算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6分,共26分):(1)消费函数C=50+(y为收入),投资函数i=100-5r(r为利率);(2)消费函数C=50+;投资函数i=100-10r;(3)消费函数C=50+,投资函数i=100-10r。(1)(2)(3)的IS曲线;(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仅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逆需求函数为P=10-q,边际成本MC=2元,固定成本为零。(1)计算该厂商的产量决策,利润(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社会总剩余,无谓损失。(2),计算此时厂商的产量决策,利润(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政府收入,社会总剩余,无谓损失。(3)比较征税前后社会福利的变化,解释政府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四、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2小题,共50分)“外部影响”的主要表现及其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分析我国政府可以影响的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E卷专业名称:应用经济学各专业科目名称:经济学(宏、微观)方向名称:科目代码:806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l、低档物品2、蛛网模型3、纳什均衡4、边际消费倾向5、内在稳定器6、适应性预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画图说明为什么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2、以公地的悲剧为例说明公共资源面临的困境。3、简述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及产生的原因。4、简述挤出效应以及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假设某特定劳动市场的供需曲线分别为DL=6000-100W,SL=:(1)均衡工资为多少?(2分)(2)假如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10元,则新的均衡工资为多少?(2分)(3)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元税收由谁支付?(2分)(4)政府征收到的税收总额为多少?(4分)=100+(巧为可支配收入,单位为亿元),自发(主)投资I=50,政府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G=200,定量(或自主)税收To=60,比例税率t=。求:(1)宏观经济均衡时的国民收入Y是多少?(3分)(2)(支出)乘数K是多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