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一地》:See+画廊展览地点:See+画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97路B10)一只鸟、一截孤枝、一茎野草、一片薄云……诸多平常物象,在曾忆城的镜头中既有宋代院体小品的精致,也有传统简笔水墨的空灵――当然,后两者没有《一时一地》清虚、神秘的空间感觉。作品构图干净简洁至极,彷佛惜墨如金,铁画银钩,意境一尘不染。但见天地悠悠,一草一木,鸟儿倘佯;空寂的穹仓下隐匿苍鹰,好似英雄潜沉;寒冬枝头喜鹊似乎带着枯藤老树昏鸦的古典况味,几分想象淡忘了北京灰蒙蒙的天色;偶而水光云影还似戏墨手法抖动渲染淋漓的氛围。他极度抽象而冷峻的画面构成,很容易令人想到虚无主义。其实,当他众里寻它千百度之际,“一时一地”意味着弹指的一?那,一即一切,技近乎道罢了。他坚持,即使整篇《心经》逐字烧尽,只不舍“照相”二字,即反映出他对“照相”这个生命课题执着之深,舍此无它了。因为直指本心,所以超越虚无。这是过去某段时间中,曾忆城孤独地游走于中录。时光流逝,去驻无意。《行走的像素》手机7人实验影像展地点:得色空间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区东区“站台中关、吴砚华、张?、白冬泉、张推推和刘虹。他们当中有专业摄影师、策展人,有理论家,还有普通的公司职员。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以手机影像实验的名义汇聚在一起,如痴如醉的自由状态、风格各异的影像在相同时空的展示中得到碰撞、发酵,进而萌发出新的意义。策展人陈小波认为,手机是个人身体器官的延伸,它迎合了普通人天马行空式的拍照冲动,而且,那些恣意而为的手机拍照者无视所谓的摄影规则和规范,他们的随意拍摄所留存的影像让专业摄影者常常感到后背发凉,两腿发软。而这些“老帮菜”和“传统摄影者”对于“人人都可能成为摄影家”的手机影像的探索、实验的作业,更让人感觉未来的影像专业的更专业,好玩的更好玩。《静穆四合》田野摄影展地点:全摄影画廊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3幢2楼“似乎,都在等着,那些枝条,那些石头,那些屋角,那些钢筋铁条,那些兀自的人,那些飞过的鸟……我来,我透过镜,给了那些等着的林林总总以些微的意义。影像一定要依着眼前,但眼前永远是无穷无尽。抬起镜注定是挂一漏万,但框住了,也就不再是原来的眼前。那些盘错
《一时一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