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炎患者住院后治疗方法的探讨【摘要】特异性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心肌急性病变,临床上称之为急性心肌炎。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显著提高,且该病症具有流行性。国内外临床数据表明:急性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已知可引发急性心肌炎的病毒种类有:萨科奇A及萨科奇B、孤儿病毒、流感与脊髓灰质炎等均属致病病毒。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炎的发作原因,制定患者住院治疗后半年内的休养及康复治疗。方法根据急性心肌炎的病理特异性,制定患者西药常规治疗半年内的预后治疗和休养方案。结果对急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治疗进行讨论,并确定住院治疗后半年患者的休养对康复起到明显效果。【关键词】急性心肌炎;病因病理;住院后治疗休养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66-011病因病理病毒引发急性心肌炎的原理尚且无法明确。可能与下列两方面因素有关:①病毒直接作用;②细胞介导免疫。2急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病毒引发的急性心肌炎其临床表现判断依据为病变的广泛性。病变的轻重变异极大,可不表现症状,也可引起猝死。该病患者男性较多,婴儿症状更重。临床症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心脏症状始终没有出现,未临床诊断;②全身症状伴随发烧,导致轻微心肌受损被掩盖,还易漏诊不符合体温的心动过速;③因胸膜炎或是心包炎导致的胸痛明显,全身症状较轻;④心电图以及酶学特点相似心肌梗塞的局灶性心肌炎;⑤近期突发的急性、严重性心功能失调,近似于扩张型的心肌病变;⑥严重的病因不明室性心律失常。3诊断方法以及区别诊断要确诊由病毒引发的急性心肌炎目前还比较困难,因其临床表现以及大部分辅助检查都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目前成人病毒性急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放得较宽,患者中曾有病毒感染、心电图出现早搏现象、或是患者仅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如心悸和胸闷等,或是患者外周血病毒病原学依据,以上就可以作为病毒性急性心肌炎诊断[1]。关于病毒学检测:病毒引发的急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为肛拭子、咽拭子与心肌中已无法分离病毒,之后或发心脏症状。目前国外检测手段多采取分子生物学,不足之处在于诊断结果阳性率偏低[2]。关于心内膜心肌活检:心内膜心肌的活检方法于1962年开始运营后,在后人不断实践改进中,逐渐凸显其安全性。但因其属于有创检测,需要较高的医疗条件,且对急性心肌炎的诊断存在部分局限性,因此其诊断结果并非绝对。目前偏向于严格质控中定量测定血清钙蛋白I,或是检测肌钙蛋白T,以此作为诊断依据。4急性心肌炎的治疗针对病毒引起的急性心肌炎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方案。目前仅有支持和对症疗法。胸腺素、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酸等调节细胞免疫的药物可能有所帮助,但在肾上皮质激素的应用还有争议。临床认为激素将抑制干扰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机体防御力,使得病毒繁殖变快,病情恶化。因此通常情况下不推荐使用。但重症患者、可能猝死的患者,使用激素治疗能有效抑制抗原抗体作用,将过敏反应减少,利于局部炎症及水肿的消除,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不足之处则是可能拖延病情。炎症的急性心肌炎在初期治疗中,可大量使用激素[4]。附注:有研究认为在萨科奇B2病毒感染的早起采用地塞米松,在生化、病毒甚至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单细胞电生理检测都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感染后期则无明显作用,也有论点认为激素不能减低病重患者的死亡率。5出院后半年内的治疗休养病毒性的急性心肌炎早期直接损伤心肌,后转为免疫反应。因
急性心肌炎患者住院后治疗方法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