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案例————————————————————————————————作者:————————————————————————————————日期: 立足异龄互动培养分享意识淮安市青少年宫艺术幼儿园苏静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造就了越来越多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小班幼儿的表现尤其突出,他们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独占玩具、食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实践中,我们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大、中、小班幼儿的混龄活动,尝试利用幼儿的年龄差异,以大带小,促进小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形成。以下是一组观察记录和分析。案例一:晨间锻炼时间,洋洋(中班)主动拉着妞妞去取球,正好有两个球,他们一人一个,开始拍球。此时,亮亮(大班)走过来,对洋洋说:“能把你的球给我玩玩吗?”洋洋有些犹豫,不作声,而妞妞则警惕地抱住了自己的球,在一边观望。亮亮想了想,找了根绳子来,对洋洋说:“用绳子跟你换,可以吗?”洋洋爽快地答应了。〔分析〕: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不同年龄段会采用不同的分享策略,如,中班的洋洋采用的是平等分享策略,而大班的亮亮则运用了礼貌用语和交换分享策略。虽然在这样的情境中,妞妞一时还表现出不愿与人分享的行为,也没有与中、大班的幼儿发生显性的互动,但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种隐性互动的,即哥哥姐姐互动分享的过程为妞妞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榜样。案例二: 妞妞和宇宇(小班)一起进了建筑区,涵涵(小班)在一边玩娃娃家,星星(大班)在一边看书。游戏中,妞妞和宇宇为争夺一块半圆形的积木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过了一会儿,妞妞拿起一块拱形积木说:“我用这个跟你换吧。”“我不要。”结果两人找到了涵涵。涵涵问:“怎么了?”妞妞说:“我跟他换,他不给我。”涵涵听了不置可否,继续埋头“煮饭”。见没结果,两人又去找人评理,正好看到星星。听完陈述,星星说:“你们要相互谦让,可以一起玩,也可以先给一个人玩,然后再交换。”两人点点头,手拉手走了。〔分析〕:当出现需要分享的情境时,妞妞开始使用从哥哥姐姐那儿学来的策略,但由于违背了自愿的原则,冲突再度发生。找到同龄的涵涵评理,由于经验水平相当,涵涵只能倾听,无法解决矛盾;而大龄同伴运用自身经验以及对交往策略、方法的理解,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正是在这种主动模仿学习、自觉接受建议、自主解决矛盾的实践中,小班幼儿的分享策略日渐丰富,分享行为不断强化。通过对妞妞的跟踪观察,我们发现异龄互动为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创设了一个暗示、激发、模仿、学习、修正的空间,因此,更具自然性、实践性和有效性。小班幼儿分享行为案例分析案例一:李想带来一辆玩具车,并告诉老师,他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动时,李想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车。老师说:“李想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李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玩具车,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接下来,李想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案例二:小米粒手上拿着两个果冻,老师逗她说:“小米粒,把果冻分给我一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老师,然后一直注意老师接下来怎么做。过一会儿,她见老师仍没把果冻还给她,就说:“给我!”老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我了吗?为什么现在又不给我吃了?”小米粒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我!”小米粒的妈妈告诉老师,类似的事情往常小米粒一定以哭闹来解决问题。
分享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