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增长时,才提高年度的股利发放额。11.(趋势分析法)就是运用若干期的会计报表资料,对比有关项目各期的增减方向和幅度,揭示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变化及其趋势的方法。12.(营运资金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销售净额与平均营运资金的比率,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的运用效率。13.(总资产现金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净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14.(股东无偿配股)是公司不向股东收取现金或实物财产,而无代价地将公司发行的股票配予股东。15.(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企业以购买股票、兼并投资、联营投资等方式向被投资企业进行的投资。16.(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的购买力减少的风险。17.(现金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18.(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期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19.(责任成本中心)是指只发生成本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20.(现金股利)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是企业最常见的、也是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21.(比较分析法)是指将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被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确定差异的方法。22.(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本期到期债务本金和现金利息支出之和的比率。23.(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净销售收入的比率。24.(国家股)为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25.(不参加优先股)是指对公司的净利润只分得固定股利,对分配固定股利后的剩余利润不能参加分配的优先股股票。26.(风险性投资)是指在对未来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或影响程度不能明确掌握情况下进行的投资。27.(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交割手续费等。28.(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是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29.(总体优化原则)就是要求各责任成本中心目标的实现要有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使两者的目标保持一致。30.(工时动因作业)是指资源耗费与工时成比例变动的作业,每种产品按其所耗工时吸纳作业成本。31.(结构百分比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某一项目的各构成部分在项目中所占比重,揭示项目内部整体结构的分析方法。32.(现金流量比率)包括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和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33.(成本费用利用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34.(个人股)为社会个人或本公司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35.(财务杠杆利益)是指企业利用债务筹资这个财务杠杆而给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36.(违约风险)是指债券的发行人不能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而产生的风险。37.(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38.(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39.(可控性原则)是指各责任成本中心只能对其可控制和管理的经济活动负责。40.(机制管理作业)是指那些负责综合管理工作的部门作业。41.(变动百分比分
本工商—财务管理学模拟题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