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近名师,感受精彩,促进成长(新城小学:王小兰)2011-07-2119:38:26|分类:走近名师|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有人说,名师就像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他们总能给人带来那么多的感动。不管是听他们的课还是听讲座,都会让你激动不已,让你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也会产生冲动,让你日趋平静的教学热情被重新点燃。从靳家彦老师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活而不乱、情趣盎然;从吉春亚的《小镇的早晨》中,我们感悟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宁静,更让你浮躁的心灵感受到淡泊的静美;从窦桂梅的《丑小鸭》,我们领悟了“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的心灵的高洁……我们是幸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名师对话,得到教学的一些启发,甚至获得生命的顿悟,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上,使自己不断站上更高的起点,让自己的梦想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一些。我们指导学生习作时常说:“作文练习的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其实,课堂教学何尝又不是这样呢?我们经常把名师的课堂现学现用,来个“依葫芦画瓢”,虽然并不能完全领悟其精髓,但在一次次的揣摸和尝试后也能有些许新的感受,把它内化成自己东西,这也是一种进步。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捷径。2下面就以自己的这两年的教学,谈谈自己在向名师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体悟。一、抓重点词句,牵一发而动全身。听名师的课,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他们怎么就能把每一堂课上得如此轻松呢?如支玉恒老师的《走月亮》一文的教学,就以上半时“跟着作者走月亮”为线索,细细指导学生朗读《走月亮》一文,下半时,再以“带着作者走月亮”让学生仿写创作。整堂课上得简简单单,上得轻轻松松。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就紧扣一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鼻子一酸”为主线,硬是把一篇曾在我眼里再朴实不过的文章上得我鼻子一酸,感同身受。而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课至今我都没有听过,只是在一本课堂实录上读到的,却让我一边品读,一边潸然泪下,至今无法忘怀。她以独具慧眼的解读,围绕“好好儿活”构建课堂:感受母子俩的“好好儿活”,体会兄妹俩的“好好儿活”,思考同学们的“好好儿活”,把这个词作这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抓了三个动词“扑”“抓”“忍”,让学生体会到母亲要“扑”灭儿子想死的心,“抓”住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忍”住自己生理心理上的折磨。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次地把体会到的意思“送进去”读出来。一次一次地读,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生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无边,母爱的无言。3像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这些课都让我们听者感觉教学思路如此清晰,让人觉得简洁而深刻、疏密有致,不愧是大家手笔,仿佛觉得名家的课就应该是这样的。不难看出,这些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名师们能用他们的独到的眼光,抓出文章的关键词句,以这些词句引领全篇,使之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我也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这样去做,在课堂教学中果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经过反复研读文本,我就以“中华不振”——“振兴中华”为线索展开教学:第二课时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以“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为切入点,在文中找出“中华不振”一词,再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走近名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