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作者.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作者:赵桂霞名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我先后采访了我们熟知的潍坊名师和潍坊籍的齐鲁名师,发现名师的发展真的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验证我们的结论,我们又访谈了潍坊籍以外的齐鲁名师,以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如于永正、杨瑞清、李吉林、李希贵等,并查阅了许多名师的发展资料。我们惊讶地发现,名师在成长的发展阶段、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外在环境、个性特征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促成了名师我们访谈的30位名师,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在最初的教师适应期(也就是毕业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几年时间内),经历过“关键事件”,也就是对自己的后续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第一次”事件。因为这次事件,激发了努力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因为这次事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次事件,自己有了成功的愉悦,于是收获了第二次、第三次、乃至很多次成功,由此逐步成长起来。我们发现,名师都是在“入职适应期”经历过“关键事件”,由此走上了康庄大道;而且调研在职教师时也发现,一旦教师错过了这一“关键时期”,即使给他机会,他们也没有了这份兴致,也就失去了更大发展的可能。可以说,适应期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归拢名师发展的关键事件,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参加课堂大赛获奖,一是参加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1988年(25岁)参加山东省“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综合一等奖和讲课单项第一名,执教《荷塘月色》的录音带立即被抢购一空。从那以后,听课的人多了,外出讲课的机会也有了,促使自己深钻语文教学。李卫东,首都师大附中,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3年(25岁)获山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十佳;1995年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由此步入了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康庄大道。赵磊,潍坊广文中学,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3年4月参加“红杉树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004年5月获山东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从此致力于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与教学,带动一批老师成长。李秀伟,潍坊市教科院,齐鲁名师。1998年始参加山东省创新教育研究,获丰硕成果。2004年获首届齐鲁名师。杨守菊,东营市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齐鲁名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诱思探究教学的应用推广研究”,主持省重点课题“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和市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获丰硕成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物教学特色。2004年获首届齐鲁名师。温德峰,日照高级实验中学语文教师,齐鲁名师。参加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高中语文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规划课题“寄宿制高级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实验研究”,主持山东省“十五”重点课题“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2004年获首届齐鲁名师。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还发现,在名师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两类人在引领或帮助着老师的成长,几乎无一例外。一类是中外教育家或者教育教学专家,如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叶圣陶、李希贵、魏书生、朱永新、斯霞、李吉林等,他们的影响更多的是对名师思想上的启迪和引领。当遇到困惑时,当有问题需要破解时,他们总是从大师这里寻求答案。调研发现,大部分老师通过阅

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作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