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蓝田”公司案例一、案例资料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由沈阳市三家企业合并改制而成,其经营范围主要有农副水产品和医药制品两大类,其产品主要销往洪湖、武汉、荆沙、宜昌、岳阳等地区,产品市场覆盖华东、中南、华北、东北和西北五大区域。1992年10月,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经沈阳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沈体改发[1992]65号文批准,由沈阳行政学院下属的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和沈阳市新北副食品商场全部资产发起设立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沈阳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处的确认结果,将原三家发起人净资产中国有资产1828万元折成1828万股国家股,委托沈阳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经营;,由沈阳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持有;同时向原企业内部职工以1:。股票发行严格限制在内部职工范围之内,并在沈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登记托管,其转让办法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截至1992年12月5日,蓝田实收资本金额7032万元,其中6696万元作为公司股本记入“股本”账户,内部职工股超过面值溢价部分共336万元记入“资本公积金”账户;1992年12月5日,沈阳会计师事务所对蓝田的实收股本出具了验资报告。1992年12月10日,蓝田经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登记,注册资金6696万元。经农业部“农财函[1995]113号”文批复同意,蓝田国家股股权1828万股由沈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划拨给农业部持有,经农业部“农财函[1995]117号”文批准,蓝田新增发行社会公众股(A股)3000万股。1996年6月18日,蓝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大教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揭露了蓝田的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同年3月,公司被实行特别处理,股票变更为“ST生态”;同年5月13日,生态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2003年1月8日,ST生态复牌上市。1992年蓝田成立之初,其主业为制药业与酒店业。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董事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选择农业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开拓新的生产力增长点。1993年初,蓝田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设立了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定向募集资金,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在当地建成了水产品种养、加工基地,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络。经过4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以农副水产品种养、加工、销售为主,兼营制药、酒店、贸易、零售、房地产开发的多元生产经营格局。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公司的规模日益壮大,效益呈跳跃式增长。据蓝田招股说明书中介绍,1993-1995年,、,、,显示出喜人的经营业绩。1996年5月,蓝田增发新股3000万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共募集股金24155万元,其资金投向包括:投资2000万元兴建“菜篮子工程”基地项目;投资4700万元开发生产冷冻干燥食品项目;投资4800万元兴建中华鳖养殖基地;
“蓝田”公司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