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玩出兴趣,玩出精彩——以中班小医院游戏为例浅谈角色游戏的推进策略“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的最爱,他们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每当一个新游戏开出来以后,就会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那里的人丁特别兴旺,其他角色区则冷冷清清。游戏到了一个瓶颈口,是放弃不受欢迎的游戏,还是选择有价值的游戏想办法推进,重新唤起幼儿的激情,教师面临了抉择。列数我班开展的游戏,诸如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点心屋都是幼儿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也是众多教师的保留游戏。难道暂时冷清,它们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了吗?我认为,与其不断翻花样生成新游戏,倒不如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策略使老游戏生成新内容,不断地推进游戏,丰富游戏的情节,重新唤起它的活力,并使幼儿玩出水平来。策略一、筛选甄别生成点——拓展游戏内容活动片段:这几天带娃娃来小医院看病的爸爸妈妈诉说自己娃娃的手心嘴巴里有红点点。小医生按照惯例用听诊器听了听娃娃的胸口,并在纸上画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圈。“这些都是细菌,你家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医生说。然后,医生要求宝宝住院隔离,护士也忙着吊起针来。在游戏讲评中,教师问小医生:“你是怎么知道宝宝有细菌的?”小医生回答:“化验的地方。”教师又问:“医生用什么东西来化验的呢?”幼儿答道:“显微镜。”教师小结道:“原来医院有个专门化验细菌的地方叫化验科。”第二天,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显微镜和化验科的牌子。在游戏讲评时,幼儿这样阐述显微镜:“它能看到小虫子。”“它还能看到细菌。”“细胞。”友友在下面插嘴道。教师进行了追问:“细胞是什么呢?”苗苗说:“细胞有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多的话会生病。”教师问:“如果医生化验出来红细胞多的话,怎样来告诉病人呢?”“画下来。”教师追问:“怎么画呢?”“画一个一个红色的圆圈。”教师提出:“今天,大家提到了细菌、细胞,到底它们长什么样呢?细菌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请大家回去查一查资料。”第三天,苗2苗和小雨都来做小医院的游戏。两人都想做化验科医生,于是她们自己分工,一个抽血,一个化验。苗苗向小建筑师借来了许多细细的圆柱体,她说这是抽血用的。小雨在那里模仿医生使用显微镜的样子,并在纸上记录着。分析:手足口病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传染病之一。园方发过宣传资料给家长,而教师也把预防手口足病作为这几周的生活重点。所以,幼儿将这一经验反映在医院的游戏中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将手足口病作为游戏的主要内容去拓展,则范围太窄了,一旦手足口病不再成为周围人群的话题时,游戏又将陷入瓶颈口。因此,关于手足口病,教师可以从幼儿自我预防的方法入手,引导幼儿画预防手口足病的方法作为宣传资料张贴在小医院里或送到娃娃家等。而教师抓住幼儿在分享游戏时提到的显微镜而生成了新的游戏内容,能满足幼儿动作的需要从而来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兴趣。红白细胞属于知识性的内容,它的提出只是个别幼儿的间接经验,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在游戏初只需在显微镜到底化验什么、怎么化验入手。在这以后,可以拓展为记录的方法以及抓住每学期要幼儿化验血色素的契机来深入游戏内容。同时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发现新的生成内容。游戏中,教师可以发现好多小朋友自发生成的内容。在筛选甄别上,教师应顺应
玩出兴趣,玩出精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