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石化下游基地(仙游)产业发展规划(简本)目录概况产业基础条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规划指导思路及原则产业群构成及产业布局原则规划效果分析规划实施及建议概况规划背景进入新世纪,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产业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加快产业集聚是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举措。石化工业是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福建省积极鼓励发展石化工业,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中,明确指出“石油化工业要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湄洲湾和海沧石化工业基地。要以泉港石化基地为先导,加快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后加工项目的建设,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中下游促进上游,形成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年月福建省政府研究通过了《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福建省将用年时间,把环湄洲湾区域建成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独特区位和规模优势的新型国家级石化基地。莆田市东吴石化工业区作为湄洲湾石化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该规划,东吴石化工业区包括东埔、东峤和枫亭三个区片(后两者规划为远期预留地)。其中,仙游县境内的枫亭区片产业布局是以泉港、泉惠两区产品为原料,发展节水、轻污染和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及石化下游产业。石化下游产业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湄洲湾石化下游基地(仙游)建设将扩大湄洲湾石化基础原料的市场发展空间,对带动并促进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湄洲湾石化下游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但未形成产业集群,特别是现有企业的产品与湄洲湾石化上游项目难以衔接,将极大地制约其融入湄洲湾大型石化工业经济圈。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加快湄洲湾石化下游产业发展,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政府特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湄洲湾石化下游基地(仙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目标及定位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区域产业及市场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湄洲湾石化下游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并提出一批市场针对性强、招商吸引力大的石化下游产品。统一规划、动态实施,力争在年前实施个项目,到年再实施个左右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使规划取得明显成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并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产业基础条件分析当地经济结构现状及特点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是福建省三大工业主导产业,近年增长迅速。湄洲湾位于福建沿海中部莆田市秀屿区、仙游县和泉州市泉港区之间,与台湾基隆港隔海相望,是闽台两省相距最近而又最大的一对姊妹港,亦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天然深水良港。湄洲湾三面环山,湾口朝东南方向敞开,湄洲岛以及附近的石岛等横亘在湾口北半部,成为湄洲湾的天然屏障,使湄洲湾成为避风良港。目前,环湄洲湾已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占全省经济总量约、投资规模约、人均收入水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目前环湄洲湾地区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已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化、电子、建材、建陶工艺和树脂工艺等产业集群。目前莆田市已立项和在建的项目总投资超过亿元。着力实施民资回归工程,年月至年末,累计引进合同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莆田市跨越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福厦铁路(莆田段)和莆秀高速公路已顺利开工,向莆铁路计划(将)于年月下旬正式动工,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获得铁道部批准建设,拓展了湄洲湾港口的战略腹地。石化下游产业现状及特点“十五”期间,福建省石化行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达到,年石化工业实现总产值亿元,较“九五”期末产值翻一番多。年,福建省规模以上石油化工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亿元,居全国第位。福建省石化下游产业发展也具有一定基础,年,塑料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居全国第位;橡胶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为亿元,居全国第位;合成纤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居全国第位。分行业看,增长较快的主要是涂料颜料、合成材料、农药制造、橡胶制造和合成纤维制造,增幅分别是、、、和。福建省石化工业及石化下游产业发展主要特点:三大子行业成为带动石化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三资、股份制和其它经济的增长形成有力支撑重点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显著产品种类相对少,精细化率不高,欠缺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区域分布集中沿海地区油价高位徘徊,对石化及下游产业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莆田石化及下游产业现状及特点年,莆田市石化及下游行业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共有家,产值亿元,处于全省第位,落后于福州、厦门、泉州、三明;年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年全市在建化工项目个,总投资亿多元,其中海安橡胶等较大型化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从所有制结构看,以民营企业为主,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家,占规模以上化工企业的,外资企业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从产业布局看,企业主要集中在荔城、秀屿,其
湄洲湾石化下游基地产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