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的技术与应用(毕业论文).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的技术与应用摘要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给予了智能大厦愈来愈多的关注,它是传统建筑技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等交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涉及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跨学科理论,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应用,多功能可视电话、多媒体技术、电子邮件、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智能保安与环境控制等正逐步变为现实;信息高速公路、能量无管线传输等最尖端的科技也会首先在这片沃土上扎根成长。本文介绍计算机对楼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讲述了智能监控系统的技术和综合布线系统,并给出应用实例程序。本设计论文从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接口设计的基本方面出发,着重讲叙了电气设备监控、综合布线和CORBA系统方案的总设计。关键字:智能监控;安全系统;实时数据;变量管理目录1绪论 12智能监控系统技术 33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结构分析 144智能化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的综合设计 (SCADA) 24总结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以及现代建筑艺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从而促使人们要求社会的信息化、工作与生活的自动化、居住环境的舒适化与安全化,使智能楼宇以及与之配套的楼宇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技术与应用得到飞速发展。为了解决电气设备各异构监控子系统之间以及硬件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就要求构成智能楼宇的电气设备的各个异构子系统具有开放式结构,所采用的协议和接口都要标准化和规范化。也就是说,软件硬件的连接方式、交换信息的内容和格式、都必须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将各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处理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并实现集中和便利的管理,可以方便地把构成智能楼宇中的电气设备各个子系统从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有机的集中于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和协调的环境之中,运行于同一个操作平台之下,使资源达到充分的共享,高效率的完成规定的任务。并且系统运行机制与结构、系统服务与管理等方面,都将产生质的提高与飞跃。,社会的进步,导致了对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电力作为二次能源的主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保证电力能源消费安全与可靠,电气监控系统应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或智能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各种作业,实现对楼宇内主要电气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监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是在自动电话交换机和电子技术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最早用于电力工业的远动设备便是采用电话继电器、步进器和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组成的。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60年代开始出现晶体管无触点式远动设备,70年代出现集成电路远动设备。(监控)技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几年,由于微处理芯片(CPU)和各种作为外围电路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与应用,远动设备从早期方式进入了中期发展阶段。同时它又与个人计算机相结合,出现了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即广义的SCADA系统不仅包括远动设备,也包括调度自动化中完整的主站系统。这意味着远动将向提高传输速度、提高编译码的检纠错能力、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正确性校验等方向发展。这样远动一词也逐渐为监控所取代。,由于半导体芯片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远动技术也从早期、中期发展到当前的厂站自动化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DSM),这一先进的思维方法和管理技术是从提高终端电能利用效率

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的技术与应用(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文档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