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45~46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发展数感。2、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发展数感。2、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上车时人数增加要用加法,下车时人数减少要用减法。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吗?公共汽车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乘车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加。1、看画面思考图意。师:小朋友,从刚才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画一画刚才图片中乘车的情景。“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我先摆2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最后摆2根小棒。2根小棒加上3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再加上2根小棒就等于7根小棒”。“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先画○○、在画○○○、最后画○○,我一共画了7个○”。2、表演方式:把讲台当做汽车,几名学生做乘客。原来车上有2人,三家店车站到了前门有3名乘客上车,后门有2名乘客上车,现在车上一共有7个人。板书:2327提问: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2+3+2=7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为什么加3又加2呢?如果只看算式,怎样算能得出7呢?分小组讨论。算式2+3=55+2=7师:用几加2?5是怎样得来的?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小结:3个整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3个数。3、揭示课题。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连加)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减。1、现在又一辆公共汽车开过来,请大家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乘客?七里庄车站到了。请学生用画圈的方式来表示车上的人数变化。2、表演:后门有4名乘客下车,前门有1名乘客下车。)问:请大家注意,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个人?提问:谁能把到七里庄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8-1-4=3或8-4-1=38、、1、4、3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8-1-4=3中为什么减1又减4呢?(车上下去1个人就减1,又下来4个人再加3。)算式8-4-1=3中为什么减4又减1呢?(车上下来4个人先减4,又下去1个人就减1。)3、如果只看算式,怎样计算呢?分小组讨论。反馈板书:8-1-4=38-4-1=3学生说计算过程。
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