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论文2010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组长:潘凯组员:尤通,林明鹏,高其凡摘要:以问卷调查为依据,本报告分析了桂林市的几个高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就业预期、就业意向、就业实际情况和影响就业情况的因素,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对于就业的了解和他们对于就业的看法和打算。关键词:毕业就业,社会经济,个人能力,自我评估,就业意向正文: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联合早报网》)我们小组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桂林市的各大高校。调查的问题主要为:一、高校毕业生对当前社会经济形式的个人理解,二、高校毕业生具有的个人能力,三、高校毕业生的自我评估,四、高校学校选择就业区域的范围,五、高校学生的就业意向。第一和第二点问题最为重要,从这两个问题中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结合全部五大类问题就更清晰的看到,我们的高校毕业生的优势与劣势和如何利用优势缩小劣势。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前的经济社会背景,2008年8月兴起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诱发全球金融震动,花旗、美林、贝尔斯登、雷曼等经济大鳄出现巨亏或濒临破产,银行、证券、房地产从高峰跌入低谷,危机风暴波及各行各业,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宣告到来。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而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看待的今天,同样纳入市场供需关系的范畴,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使得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迷茫。很多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会选择回国就业,这势必会加大国内高端人才市场的竞争。现在2010年将要结束,2011年靠近着我们。虽然我国已基本不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再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于高校,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毕业和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不少企业停工歇业,大量员工被“裁”等现状凸显在我们面前。不少急于就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往往采取“自降薪酬”来博取优势,而更多的是自己仍有较高期许的人陷入“供求两难”的尴尬境地。(《百度知道网》)然后我们得出了结论,面对这严峻仍至残酷的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一、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处惊不乱清醒的头脑,既然“寒潮已经袭来,就要有“过冬”的准备。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因为你可以不了解别人,但必须了解你自己,对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往时候更重要,如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及弱点,切忌好高骛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诚然,由于受压力、焦虑、浮躁等情绪影响,仰或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必须甚至挤出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绝不能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哎。二、准确的职业定位近年来,“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多数大学生在走进校门的第一天就被辅导员灌输了“职业生涯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