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30年代小说?新人迭出,题材广泛?中长篇小说数量激增?流派丰富,分野明晰第一节左翼作家的小说一.“左联”准备期的小说1. 蒋光慈?(1901—1931),安徽霍丘县人。①主要作品?《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短裤党》、《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长篇《冲出云围的月亮》标志着思想的转变。?长篇《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为《田野的风》)是其代表作。②创作特色?具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特具一种历史沸腾时期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力?缺乏对生活从容的观察思考和充分的形象化?缺少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2、胡也频(1903—1931)?早期创作涉及诗歌、戏剧、小说等领域。?中篇《到莫斯科去》和长篇《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二、早期普罗小说的特色1、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选择属于时代焦点问题的现实革命斗争题材,以描写激烈的政治斗争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2、在表现激烈的阶级冲突的同时,注意塑造群像,以此体现集体主义思想。3、与多写激烈的阶级冲突和抒发革命激情相适应,在风格上追求粗犷、激烈的艺术效果。4、早期普罗小说的不足①对革命抱有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狂热幻想;②以空洞的政治说教、标语口号来演绎生活,人物形象苍白;③“革命+恋爱”的情节模式。二、左翼新人小说(一)柔石?《二月》塑造了一个徘徊于大时代革命潮流岸边的苦闷矛盾的知识青年的典型。?《为奴隶的母亲》写的是“典妻”的故事, 既写出了重血缘承续的宗法社会的丑陋习俗,也呈现了一位普通女性的心灵痛苦。(二)丁玲(1904年——1986年)?1、坎坷的路?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①不同凡响的起步? 1927年发表小说,?第一篇是《梦珂》,第二篇是《莎菲女士的日记》,在沉寂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27—29年末,丁玲的小说集有《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这是丁玲创作的早期?表现其艺术个性的萌芽。
30年代小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