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文师旷论学.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师旷论学选自《说苑·建本》西汉刘向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生僻字字音师旷(kuàng)暮(mù)炳(bǐng)孰(shú)昧(meì)哉(zaī):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向。3吾:我。: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恐怕,担心。: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为什么。: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怎么,哪。:作弄,戏弄。: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听说,听闻。:表并列,并且。:阳光。,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说得好啊!:好。文章解读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老大,已入暮年。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所以说:“暮,何不炳烛乎?”这样的曲解,形同戏弄,正因为如此,师旷的话才引起晋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师旷由“炳烛”自然导引出关于学习的比喻,留给对方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核心句及启示核心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意思是学习要趁年轻,越早越好。而我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启示: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朗读节奏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跟我读

古文师旷论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4.45 MB
  • 时间2019-10-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