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新时代的孝顺近来,26岁北京小伙樊蒙的孝顺事迹在网上流传,有好多人觉得这是新世纪二十四孝,也有人觉得这是炒作。当我看到这个新闻时更多的却是感动与思考。在这个年轻人充满压力的社会环境下,“百善孝为先”的古训似乎越来越遥远。樊蒙千里推母旅游激起了我们心底最原始的感恩心情,这是一次心灵旅游。樊蒙不惜辞职,千里推轮椅以遂残疾母亲“去趟西双版纳”的心愿,其做法及所展现出的孝心、魄力、勇气令人感动。不过在我看来,这趟“心灵之旅”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尽孝。事实上,现代化带来的除了更方便的生活,还有更多的羁绊——房贷车贷、养老就医、子女教育无不使得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变得异常“胆小”:“常回家看看”怕耽误工作、申请休假怕丢饭碗……正是在这样的瞻前顾后中,亲情、公德——这些原本最为珍贵的东西纷纷遗落。人们开始足不出户,网络成了唯一的社交渠道,邻居从未谋面、父母成了电话那头“最熟悉的陌生人”,拥有这样的现代性生活,“你幸福吗”?三个月零一天的步行无疑令樊蒙和她的母亲欣赏到了更多、更真实的沿途“风景”:不仅母子间的代沟隔阂在一步一步迈向西双版纳的过程中渐次消散,因彭宇、小悦悦引发的,对于公德崩塌、“世态炎凉”的刻板印象也在好心人的帮助、志愿者的陪伴、西双版纳的热烈欢迎中悄然改变。这些,对于年轻的樊蒙审视家庭、思索人生,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它是蜗居书斋里的人无论阅读多少“心灵鸡汤”都无法获得的感悟。这或许正是为什么他们一再婉拒沿途好心人“给路费或驱车搭载”,感慨“这不单是身体的旅行,也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的深意所在。
发扬新时代的孝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