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质量领袖”、“零缺陷之父”、“世界质量先生”,致力于“质量管理”哲学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全球源于生产制造业、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的质量运动,创造了其独有的词汇,其是“零缺陷”,“符合要求”的质量的定义以及“不符合要求的代价”等均出自克劳士比的笔端。1997年他辞去ITT副总裁创立了PCA(克劳比协会)及质量学院,并在其后的十年时间里把它发展成为一家在世界32个国家用16种语言授课、年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国际著名机构。:,帮助企业管理者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团队合作的模式达成质量改进得目标。?任何组织都具有相同的目的:“提供需要的解决之道”---“ToProvideSolutionstoNeeds”需要的解决:(1)任何组织都服务于许多团体-顾客、供货商、职员、政府、社团、股东等等(2)管理者必须确定每一个团体的需要,特别是他们的顾客、供货商、职员(3)管理者必须清楚地描述满足这些需要的要求(4)管理者必须规定哪些是满足要求所必需要执行的业务工作(5)“很多公司难以成功,我感到浪费并且不能充分利用其资源是唯一的原因。他们未能花时间去深刻理解成功所需要的概念。经理们采用那些没有良好基础的或只是观念上时尚的计划,,而未作深入研究以求彻底的理解...只要随便地阅读一份工商报纸就能发现,存在问题的公司是因为它们似乎不能使其顾客成功,有的甚至连使他们满意也做不到。”,这些公司若不能挣脱锁链,就难有任何进展质量改进也有症结。许多公司虽然具有足够的决心,但在改进质量方面,却徒劳无功共同的症结:(1)他们所做的努力是一个方案(Program),而不是一种过程(Process)(2)所有的方案都是针对企业的基层实施的(3)质量人员都抱着怀疑的态度(4)培训教材是由培训部门提供的(5)“迷宫”“他们都陷入了一个无形的“迷宫”。迷宫的墙使他们局限于按传统观念进行操作。而这种伎观念得到的只能是一般标准绩效质量。”“迷宫”无形的“迷宫”:迷宫有“四堵墙”、“天花板”和“地板”:(1)“北墙”--标着“定义”。上面写着:质量出自于一些收集起来的程序,诸如,全面质量管理、ISO、波多里奇准则、军事质量-9895等;(2)“南墙”--标着“系统”;(3)“东墙”--标着“执行标准”。上面写着:事情不会永远是对有,所以我们需要有个可变的标准,如可接受质量水平或6δ;(4)“西墙”--标着“衡量”。上面写着:衡量质量的方法是用指数或基准点来进行比较;(5)“天花板”--标着“客户”。上面写着:他们从来就不知道客户到底需要的是什么;(6)“地板”--标着“资料”。上面散乱地放着计划、系统、文章和书籍,结果发现这些均未能使任何事情得到改变。“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如果不能令人满意,就表示他们的质量有问题。不过,这还只是这家公司问题的表面病而已。组织问题困扰大多具有相同的病症。”(1)质量不统一(2)修修补补的习惯(3)允许犯错误(4)质量不合要求的代价(5)管理层不肯正视问题的根源1简介
克劳士比的零缺陷优秀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