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倍增:营销之魂 营销的终极目标是使更多的消费者以尽量高的价格购买企业的产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营销人员需要立足于消费者去协调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高于价格,消费者感觉到“物超所值”,就愿意购买,这是最佳的状态; 价值等于价格,消费者感觉“物有所值”,是一种普遍的、可以接受的状态; 价值小于价格,消费者有“上当”的感觉,放弃购买,是最差的状态。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任何企业都倾向于给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定一个高价(撇脂),以便攫取高额利润。但是不论产品是针对哪一个层级的目标人群,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必须要使产品的价值大于或等于价格,也就是必须要使价值倍增,以便与高定价相匹配。向消费者有效的传递产品以及与价格相匹配的产品价值是营销的基本活动,是营销之形;而使价值倍增则是营销活动中的更高级的核心内容,是营销之魂。这个原则适用于一切营销活动,并非仅限于企业。公益组织号召人们改变某种行为,政府机构推出一项新的法规,都会用到这种营销工具,所不同的是后者的“消费者”所付出的可能不是金钱,而是机会成本、时间成本或者是改变行为习惯带来的不适感受。(一)价格降价和通过买赠变相降价从来都不应该是营销活动的关注点。在营销活动中,当然可以通过降低价格取得价值和价格的平衡,但这通常不是高明的办法,因为价格是对利润影响最大的营销变量,降价会使企业的利润急剧缩水。标准普尔1000家公司平均降价3%,%%,下降了37%。而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每提高1%,营业利润将提高8%,这比销量增加1%所增加的利润要高3倍! 绝大多数的产品经理都会主观的认为,降价后的销量提升可以弥补因单位包装降价造成的利润损失,但根据时代方略的研究,这种想法几乎都会失败,失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如果一个产品由于功效差、口碑不好或者市场宣传不力而造成价值降低,那么通过降价来大幅度提升销量的可能性很小;第二,%,才能弥补降价5%造成的利润损失。而通常情况下,降价5%%的销量提升!对于医药企业来说,90年代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返了,政策调控、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营销手段同质化、消费者越来越理智,这些因素都导致医药企业的利润大幅缩水,再也不能凭借以往两位数的销售增长和庞大的利润来弥补降价造成的利润损失了。在家电行业这种案例比比皆是。当年长虹、创维、康佳等彩电巨头曾采取大规模的价格战,结果在竞争中“获胜”的企业只不过是获取了市场份额,并没有获得利润。现在,这几家企业的状况都不是很好。他们的失败就是败在营销思想不高明,用降价来取代价值倍增。作为一种变相降价手段,买赠促销似乎比直接降价更常见。但是在实际营销活动中,理智的买赠促销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被运用,那就是产品即将退市,企业采取快速收获战略。这种现象在二三线城市的OTC市场最为多见,操盘者多是区域代理商,所代理的产品也多是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厂家和代理商的营销活动都是基于短期盈利的目的而不是基于长期的品牌建设。代理商拿到一个产品后,采用大规模广告轰炸,快速启动市场,一般5个月左右产品进入衰退期,经销商开始进行买赠促销,从买二赠一到买一赠一到产品退出市场。代理商再操作新的产品。 2006年,黑蚂蚁复康贴就是这种快速盈利理念指导下的成功营销案例。黑蚂蚁复康贴是某科技公司生产的“械”字号传统黑膏药
价值倍增:营销之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