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 本章目的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地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并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规定人们在履行职责中的具体行为,从道义上要求人们以一定思想、感情、态度、作风和行为去待人、接物、处事,完成本职工作。社会由于分工不同,形成了千百种社会职业,教师职业是其中的一种。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执行着调整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师与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与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的道德要求。也可以说,教师道德是教师在从事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修养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它反映了教师的职业义务,体现了教师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学生所尊敬和信赖的人,能否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都与他的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使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在教育全过程中的精神支柱。(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它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时,他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并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切。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忠言,能勿诲乎?”就是这个意思。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在履行其培养人的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发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因而这种爱
教师职业道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