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有感觉的思想品德课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修养,帮助其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性课程。我们应改变它以往抽象晦涩、说教灌输、空洞无物的印记,积极构建充满欢声笑语、生机活力,让师生找到生活感觉、生命气息的思品课堂。
关键词:思品教学生命感觉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充满安全、思辨、情趣、创新,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思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努力打造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应成为师生追求的共同目标。笔者为此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师生齐心让思品课堂充满人本的气息,学生也逐渐爱上了有感觉的思品课堂。
师生互动,让学生找到主人感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可以说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主宰一切,学生被动接受的沉闷、压抑的气息,把课堂还给了它真正的主人——学生。平时思品课堂上,积极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释放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潜能。
。思品课堂上,学习目标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制定。每堂课前由课代表板书于黑板上,全班同学带着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积极投入课堂学习,竭尽全力去达成自己所预定的学习目标。
。由于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一位老师要带几个班级的课,因此,可以调动更多学生的智慧来提升课堂实效。课前教师把任务分解到班,然后,在课代表的组织下探讨、设计:围绕学习目标,预设课堂流程和活动方式;师生协商形成本课的导学案;以导学案为抓手,学生们带着充满自己汗水与智慧的导学案,在目标引领——自主学习——自学检测——合作探究——拓展提升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中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目标的预设是否准确、简洁,可操作性是否强,课堂师生互动过程是否有效,预设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在教师指导点拨下自己归纳并及时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
激发情感,让学生品味体悟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个身心参与为基础的认知活动。传统的教学活动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试,而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囿于狭隘的认知框架之中。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渗透到教学中来,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而思想品德课堂的情感因素非常丰富,本身就承担着对学生知、情、意、行引导的责任,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满情趣的去学习。
。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由苦学变乐学,多向情感交流,品尝成功的体验。教师用微笑、善意、幽默、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课堂生活中。
。
让思品课堂上学生用眼观察,用耳朵倾听,用脑思考,用嘴讨论,用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
让学生爱上有感觉的思想品德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