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脱尘无火的“弘体”书法——弘一法师书法艺术简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脱尘无火的“弘体”书法——弘一法师书法艺术简论脱尘无火的“弘体”书法——弘一法师书法艺术简论郭沫若说:“研究中国近现代新诗不得不提徐志摩,同样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有一个人不能不引起我们关注的。这就是一生颇具传奇色彩,闻名中外的艺术家,中国近代艺术先驱,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李叔同”。作为学贯中西,艺术全才的李叔同,他的名字早已跨越长江、黄河、飞越国门,名震环宇。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新文化运动的拓荒者,他很早把西方艺术引进中国,播种现代文明。作为教育家、音乐家、诗人、学者……。他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诲莘莘学子,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承其学风,代不乏人。作为一个爱国高僧,其悲心无畏之精神,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感化拯救了无数个迷茫的心灵,为僧俗两界所共仰。一位旷世奇才,释教大德,其丰富的人生演绎了他从才华横溢、追求进步、精通诸艺的翩翩君子,到归依佛门,一心念佛,一轮圆月耀天心,无数奇珍供世眼的传奇经历。他既是一位绚丽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大书法家中少有的集儒道释为一体的杰出书法家。一、弘一的德学思想与书法众所周知,弘一法师,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名门,出家杭州丛林,圆寂福建泉州。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弘一的道路是独特的。他的生命历程是他的多元文化选择和融合。然当今弘一的艺术研究成果和介绍专着,可谓随处可见,而其彰显的德学思想在学术界研究的还是不够的,其光照后人的崇高品德贯串在艺术和佛学中,处处可觅,处处彰明,小中见大,平凡中凸显峥峥风骨。笔者从弘一的书法作品和信涵中,努力探寻其德学思想的渊源,以辟弘一德学思想探索和研究的新径。弘一的德学思想,除了他的论述和为人,主要还是通过大量的信涵,用书法把它留传下来,如弘一的绝笔书法“悲欣交集”,是中国书法长河中的一件极具代表的逸情书法作品,它把篆魂、隶味、楷情、草韵,碑帖交融的笔法、章法上的大开大合,似密不藏针,疏可走马,其字体一如笔法粗细均称的“弘体”,圆融而修长,淡雅而无火气,又极变化。视其之作品逸气横生,寻味无穷,百看不厌。古人有字如其人之说。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以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的话,笔谏皇帝唐穆宗而成为书法史上千古美淡。而弘一高尚的人格,彰显的德学思想,流淌在其超尘脱俗的书法中,是中国书法史上字如其人的又一面旗帜,堪称独标一代风范。他的书法与历史上的其他书法家相比较,至少有二个鲜明特点,一是超尘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味的冲逸,恬静书风;二是书法内涵劝人为善,激励人志,充满悲心的内容和精湛的书法自然有机地溶为一体。如看弘一1918年3月25日写给弟子刘质平的信札:“书悉。君所需至毕业为止之学费,约日金千余圆,顷已设法借华金千圆,以供此费。余虽修道念佛,然决不忍致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学,勿再过虑。至要至要!即颂近佳1④读到这样的书法作品,如此充满博爱,一心为国造就栋梁,不似父子,胜似父子,不是家信,倍爱于家信的信涵,怎不叫人激动,怎不叫人流泪。此信件精到的笔法,精美的布局,浓浓的书卷气,一任自然,直抒心意,丝毫没有一点装腔作势。作品中可以清晰看到弘一对一名极赋音乐

脱尘无火的“弘体”书法——弘一法师书法艺术简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