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主体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主体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主体性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作为主体的特性曾一度被忽视。然而主体性作为现代人的最主要特征,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因此,面向21世纪,关注、弘扬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正在汇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一、主体性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内涵“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行为主体。
”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高校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具有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独立较强等特点。与中学生相比,他们在身心发展水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格等方面均表现自己的特殊性,趋向于成熟。但他们的身心发展也往往处于矛盾之中,表现为:一是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心理发展水平比中学生更成熟,但仍不稳定。二是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各方面均把自己当作成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决策、自我实践的意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不足,一旦失败则会造成心理困惑。三是社会观念进一步增强,关心国际国内社会大事,与社会的联系大大加强,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各类社会活动中去,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到一起,但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过多地从自身近期的需要出发问题办事情。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四是比中学生面临更多的现实问题。需要自己去判断、去思考、去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些矛盾现象说明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但主体性还有待引导和发展的事实。因此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大学生主体参与,强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在老师创设的道德情景中自我培育和发展,恰恰符合大学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
“成人”的心理特点。
二、大学生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显著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与学生修身过程的统一,学生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仅有认知因素,而且有情感因素、意志因素、行为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复杂性要求学生必须成为“过程主体”。教育者的所有活动只是为学生的修身创造了外在条件,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修身结果怎样,还得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一)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能动性主体之为主体,就在于他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自觉能动性。所谓能动性,是指主体在对象性关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的、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具体到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能动性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能动性集中地表现在
谈论主体xing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