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评论(0)1教学目标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评论(0)2学情分析本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评论(0)(0)活动1【导入】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提问:何谓孝?(学生根据自身体会回答)教师总结,有感情的朗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片段(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评论(0)活动2【活动】二、整体感知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李密是如何表达孝情的?评论(0)活动3【活动】三、梳理课文(一)学生一起朗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写了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回答)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明确:夙遭闵凶(不幸):父丧母嫁(说明我与祖母关系密切)体弱多病(祖母抚养我很不容易)门衰祚薄(没有代替我尽孝的人)夙婴疾病(我与祖母相依为命)评论(0)活动4【活动】讨论如果你是晋武帝看了第一段后,会怎么想?(学生讨论)明确:引起晋武帝同情,但仅仅靠博取同情很难让晋武帝打消让李密出仕的目的。因此李密还要接着陈情,我们接着看第二段。评论(0)活动5【讲授】(二)?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感激不尽,而又身系祖母疾病,进退狼狈。(“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评论(0)活动6【讲授】(三)具体研习第三段1、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明确: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2、接着是从哪些角度来展开的?自
陈情表+高中语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