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学生偶像选择的偶像特征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学生偶像选择的偶像特征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偶像崇拜对于中学生这样的青少年来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这个领域,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本文对这些2000年以后的此类研究进行一定的梳理,进一步突出当前中学生偶像崇拜对象的选择以及对于偶像选择的标准。通过文献内容以及相关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文艺体育明星等媒体人物占据中学生偶像选择的主流;并且人格因素在中学生进行偶像选择或在偶像选择归因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偶像崇拜偶像选择人格因素

1 引言

偶像崇拜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它通过人们对崇拜人物夸大了的社会认知而产生了光环效应,并将其言行举止加以神圣化、神秘化。在我国的调查中出现了跨时代性、跨地域性。在不同的年代,青少年都出现较普遍的偶像崇拜现象。尤其是在中学阶段。虽然被崇拜的偶像具有时代性、文化变迁性,使得崇拜偶像的选择出现较大的区别,但是偶像崇拜这种行为是共通的。而且,在相对较为相似的社会背景下,不但偶像崇拜的行为是相同的,就是偶像崇拜对象的选择由于当代媒体文化的普及和迅捷同样也变得较大的相似性。这一切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相对必然的行为。
这种现象之所以在青少年中间极其普遍,尤其是在中学生中,是因为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偶像作为因受到青少年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在促进个体成熟或社会化的进程中,客观上体现着其本身的功能。宋兴川、岳晓东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走向社会前的一种人生准备,这是其一;其二,偶像崇拜可以补偿青少年因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产生的情感真空。正是由于这两点,偶像崇拜对于青少年来讲变得更加有意义,从另一方面这种积极的结果又成为有效的强化物。在此之外,偶像崇拜对于青少年的主动选择性又使青少年获得了在青春期急切想要获得而又具有很大阻力的自我控制力。故此,偶像崇拜对于青少年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目前,对于国内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的现状,国内多位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进行一定的梳理并试图进一步探讨青少年的偶像选择以及偶像选择的认知特征。

2 文献选取及处理方案

鉴于偶像崇拜受时代和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中学生等青少年对于偶像崇拜的对象的选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了能够反应当前中学生的偶像选择特点,本研究选取了2000年以后,发表在国内核心刊物以及全国优秀硕士论文的偶像状况调查进行分析。筛选出来自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传播和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的调查研究共七项。这些调查涉及的地区有成都、重庆、浙江、北京、山东、河北、福建、吉林、山西、香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国内对于偶像的界定未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反映在这些研究中,偶像的内容就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马和民曾指出偶像对于青少年来讲是偶像性重要他人,区别于父母、教师、同学等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不是青少年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具体人物、不会与个体产生双向的交流,因此把互动性重要他人归于偶像的内容是不妥的。鉴于此,本研究剔除了个别研究中的父母、
教师和同学作为偶像。

3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虽然调查来自不同的地域,但是青少年对于偶像的选择具有普遍的一致性。

中学生偶像选择的偶像特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