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doc:..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自新《纲要》颁布以来,大大小小幼儿园都或立足于本园,或为赶时髦纷纷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掀起了一股园本建设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我园始终在冷静地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构建本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本课程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呢?反思我们原有的教学实践,我们使用统一的、高结构的教材,教师缺乏对孩子的观察了解,缺乏对孩子原有经验的了解,以目标为中心,把预先设计的教育程序完成好,课后考虑有没有达到教材预定的目标,这种“教教材”的方法,看起来效果很好,孩子确实也学到一些东西。但教学活动是呆板的、机械的教学与幼儿的生活隔裂开来,孩子们缺乏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个性的发展,创造性地发展。就如我们以前的比喻,孩子是“花朵”,教师是“园丁”。“花朵”始终任由园丁来裁剪、来造型。我们还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的提高,对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的生活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认识不够,使孩子难以很好地适应未来生活。再来看我们的家庭教育。一则独生子女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长娇庞溺爱,万事包办,对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无原则地满足;二则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严酷的优胜劣汰,我们的家长不自觉地把社会需求提前引荐给了孩子,各种课外辅导热不断升温,外语、艺术考级、珠心算,成了众多儿童的业余生活。特别是到了大班,家长对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显得非常焦虑,最好把小学一年级的内容拿到幼儿园来上,但他们对生活上的包办代替却愈演愈烈,对情感态度的培养很少关注,以至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试问:这样的生活对孩子有好处吗?我们的孩子能生活得快乐吗?我们的办宗旨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尤其是最后一句“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真的做到了吗?通过分析,通过反思,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对“三个一切”的深刻理解。我们最终提出要构建与实施生活课程,指导我园生活课程实施的理念是“四个字、一句话”。四个字:快乐生活。它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能快乐生活;其二是为孩子将来能快乐生活打下基础。一句话:努力提高置身于生活课程中每个孩子的生活质量。一、生活课程的目标本课程依据新《纲要》、结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目标,制订了本园的生活课程总目标,共分为五大块:“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社会小主人”。这五大目标既与新《纲要》相符,融合了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的目标,又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目标的内涵。(具体如下)健康的体魄:1、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协调、灵活。2、 了解身体保健知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4、 能活泼、愉快地生活,发展良好的个性。劳动的能手:1、 掌握生活劳动的基本技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2、 初步认识劳动者的伟大,珍惜劳动成果。3•体验劳动的快乐,并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科学的头脑:、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 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生活中的各种问题。3•认识和探索生活中的数、形、量、时空间,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艺术的乐趣:1、 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3、 能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社会小主人:1、初步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体验关心社会、保护环境的情感。2•能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关注身边的人与事,有初步的责任感。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二、生活课程的实施途径(一)通过生活化主题活动实施生活课程生活是完整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我们如果仔细观察、思考,就不难发现,在生活中真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内容。关注幼儿的生活,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生活化主题活动成为教育目的实现的载体。1、顺应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生成主题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也是孩子愿意活动、喜欢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重要条件。那么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观察我们的孩子。熟悉、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兴趣点。杜威曾指出:“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这些兴趣必须作为显示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加以观察。它们预示着儿童将进入那阶段。”生活化主题活动实施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幼儿在他原有的水平与基础上得到发展与进步。教师只有对他们外显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观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儿童需要什么,用什么方法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来学习。观察本身并不是目的
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