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墨子》选读礼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组主备教师:马祥林授课教师:课题:《非攻》课型新授课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要的实词和特殊句式;引导学生理解类比论说技巧2、能翻译课文,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3、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加强诵读,整体感知,相互探究,把握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重要的实词和特殊句式;引导学生理解类比论说技巧教学难点1、对墨子思想的理解及文章的说理方法。2、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启发式、讨论法学法指导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体会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墨子的“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而“非攻”则反对不义之战。主备人教学案 一、导入新课人类有史以来,战争连年不断。一部人类史,也是一部人类自相残杀的战争史。至今人类居住的这个唯一的星球仍硝烟不断,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战争也带来了更大的伤亡和心灵惨重的伤痛。当然伴随着战争史也是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反战史。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墨子就是一名著名的反战战士。著名学者余秋雨曾撰文提出,墨子的思想是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其中,他特别强调,墨子的“非攻”理念,就是要阻止战争,捍卫和平。那么“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吗?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墨子非攻篇二、《非攻》导读(一)文章的内容与结构“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举史事说明好战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本节文字共五个层次,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杀不辜人”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指责了侵略它国的行径是极为不义,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的。本段从偷窃抢劫的事例说起。偷窃者从偷窃桃李到偷窃犬豕鸡豚,以至牛马,其罪孽随着损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们也能辨其不义。抢劫者从抢劫衣裘、戈剑以至把别人杀死,损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们也同声谴责其不义。然而,现在有人做着最大的不义之事——侵略别国,大规模地杀人和掠夺,君子们非但不谴责,反而称誉它合于义。这能说他们懂得义与不义的原则区别吗?用这种层层剥进的办法,彻底剥去了侵略者的伪装,戳穿了他们欺瞒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来以征讨别国标榜为天经地义者,实与偷窃抢劫同出一辙,而且是它们恶性发展到顶点的产物。文章就此揭示了侵略的实质,表现出对侵略者蔑视、冷嘲和贬斥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于此并不进行义正辞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比
《非攻》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