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讲礼仪是做人的关键,成功的基石。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外表,然而外表也只能短暂的存留在人们的印象中,与人交往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的品德。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师长即可为父,自然如何侍父,就该如何侍师,然而,当下社会,老师的社会地位一再下降,甚至连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该如何对待师长?尊师——程门立雪3、荀子把“天地君亲师”相提并论。把尊师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上去认识,不能不说是很有战略眼光的。1、《尚书泰誓》云: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2、《荀子·礼论》中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快,指放肆的意思)在传统社会里,老师的概念比今天要宽泛。古代包括两类人:一是为帝王出谋划策的军师、高参,比如伊尹、姜太公、周公旦、管仲、范蠡等。二是在手工业、商业、医药业、戏曲杂艺、武术宗教等向弟子传授技艺的人尊师礼俗:拜师、敬师、报师、祭师。拜师礼中的“束脩礼”和“释菜礼”。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就是十条干肉。束脩里一直沿袭到明清。《通典》载唐代的学生入州、县学校,就要缴纳帛一匹、酒一壶,干肉五条,作为给老师的见面礼,并有一定的礼节。《明会要先师孔子》:古者,士见师,以菜为贽”‘敬师:称呼——师父,恩师,再生父母行为上——作揖行礼,起立回答,提问举手,老师坐着,学生侍立一旁;路上相遇,趋行敬礼;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教学任务一、自主翻译短文,解决文言字词句问题。二、就当下社会如何对待师长的问题进行讨论。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组织有条理,各小组积极倡言。三、结合自身,述说今后学习生活中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作业:1将文言知识总结到摘抄本上。2课下讨论:对待古代礼俗,如何辩证看待,并将其发扬光大?
程门立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