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及背景简介。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又自称牧翁、尚湖、蒙叟、绛云老人、虞山老民、聚沙居士、敬他老人、东涧遗老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崇祯时官礼部侍郎。清顺治二年(1645)迎降,授官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称病归里。次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秘密进行反清斗争。他曾是明代东林党魁,清流领袖,南明时却依附马士英、阮大钺,后又事清,丧失大节,为士林所诟病。事后,他又与南明的抗清力量,如瞿式耜、郑成功等暗中联系,支持和参与反清活动,曾给永历桂王“上陈三局”,为其谋划,密件载《瞿式耜集》卷一《报中兴机会疏》里。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发动金陵之役,他前后奔走,赴金华和松江,曾策反清军将领,还秘赴郑成功军营晤谈,与明遗民如黄宗羲、阎尔梅等密切往还,忏悔自赎,取得世人的谅解。钱谦益一生博览群书,精于史学,诗文创作在当时负有盛名。家筑绛云楼,藏书丰富,尤以收集明代史料的完备著称,清初毁于火。所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辑有《列朝诗集》。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郁塞苦闷。《初学集》中的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乙丑五月削籍南归十首》、《费县三首》、《狱中杂诗三十首》等诗,既有清正之士的孤愤,也有失意者的感喟。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的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人清以后,他的诗歌创作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楚囚”哀音。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代的复古派与反复古派既有尖锐的批判,也各有择取。对复古派取其借鉴古人精神,但不囿于“汉魏盛唐”;对反复古派取其申写性灵,但摒弃其“师心而妄”、“轻才寡学”。他强调时代、遭遇、学问的重要性,建立了“诗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对补救明代七子模拟盛唐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的诗风,起了先导作用。他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人杜堂奥,学得神髓,长篇和组诗动辄几十韵和上百韵的有几十首之多,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钱谦益以知情人的身份写作的《徐霞客传》,极力赞扬徐霞客独立特行的品格,能存一代学人之事迹,是中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2)基本解读。《徐霞客传》全文分成10个自然段,下面分别解读各段的主要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徐霞客的出身及其家庭背景、性情气质。[补充注释][触隅]碰到边沿。第2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早期出游的情况。第3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早期出游的特点。[补充注释]①[(fu)被]用包袱装衣被。②[治装]整束行装。③[裹粮]包裹食物。④[扳(pan)援]攀援。第4自然段,介绍徐霞客“争奇逐胜”的出游经历。第5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母丧服阕”后“益放志远游”的情况。[补充注释]①[火食]用火煮熟东西吃。②[剧谈]特别开心地谈论。③[经纬分合]纵横变化。④[中国]这里泛指中原地区。第6自然段,介绍徐霞客“丙子(1636)九月”开始的西游经历,对他在静闻死后表现出的义气表示赞赏。【补充注释】①[辞家西迈]《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辞家西迈”,辞家西行的意思。②[被创死]被伤害致死。③[贵竹]《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贵筑”,未详孰是。④[石门关]原作“玉门关”,《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石门关”,当以“石门关”为是。⑤[中夏]泛指中原地区。⑥[方外]原作“外方”,《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方外”。⑦本段辨正:本段所述游踪有误。据《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年谱》云:“今观游记,静闻卒于游衡岳之后,一误也。先生未尝自湘赴四川,二误也。寻盘江在游金沙、澜沧之前,三误也。故潘耒(次耕)序先生{游记)云:‘往年钱牧斋奇霞客之为人,特为作传,略悉其生平,然未见所撰(游记),传中颇有失实者。余求得其书,知出玉门关(按玉门应作石门)、上昆仑、穷星宿海诸事皆无之;足迹亦至鸡足而止。’作者于民国十年,讲演于北京之文友会,亦辩其未到川藏,时尚未见潘序也。”编者按,潘耒说钱谦益未见《徐霞客游记》而作徐传,不确。详见下面“相关资料”部分所引用《嘱徐仲昭刻游记书》一文。从该文看,钱谦益见到过《徐霞客游记》,只是未及细读罢了。第7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溯江纪源》的地理发现。[补充注释]①[乃泛滥中》附录《徐霞客传》(
17、徐霞客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