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四首》之《宿建德江》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比较鉴赏法;合作讨论法;扩展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美。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3、主旨的理解。教学难点: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分析: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二、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山水诗名句。(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2、田园诗名句。(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田园居》(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思考讨论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提示:从诗歌的写作内容、表现的主题,表现手法及语言特点等方面思考。3、归纳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赏析《宿建德江》。(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二)赏析诗歌1、初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如:渚zhǔ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句。(1)词语解释:泊:停船靠岸。烟渚:烟渚,指烟雾迷漫的小沙洲。渚,江中的小沙洲。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旷:空阔远大。(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两句一写
山水田园诗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