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在安全工程方面的应用我国是产煤大国,目前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约占70%左右,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煤矿死亡人数总量是世界上其他产煤国家死亡总数的3倍,仅2008年全国煤炭行业就共有3215名矿工死于各类矿灾。面对这样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有必要采取任何可能的措施来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随着我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煤炭安全事故的强烈关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矿井中,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发展迅速的是红外传感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红外传感器在煤矿安全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种应用。 --1000μm之间。根据波长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近红外(~3μm)中红外(3~6μm)远红外(6~l5m)和超远红外(15—1000μm)。红外线在应用上主要有以下特性:(1)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大部分是红外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多,辐射的能量越强。(2)分子振动和晶格振动也会向外辐射红外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3)不同气体对红外光有着不同的吸收光谱,气体的特征光谱吸收强度与该气体的浓度相关。根据以上特性,应用红外传感器可以制成的热成像仪、红外探测器、红外探伤仪和红外气体分析仪等。 ,煤矿井下的温度会出现异常,甚至会引起煤炭的自然现象,而井中有充满着可燃气体,这对于矿工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有必要快速、准确的确定煤矿温度异常的区域。采用红外成像仪能够实现红外能量场的二维监测,较迅速地探测温度异常区域区的位置、范围和煤柱自燃温度。 红外成像技术探测井下危险源的过程如下: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煤层的异常红外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成像装置的输出信号就可以完全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区域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检测区域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像图。运用这一方法,能实现对目标区域进行远距离热状态成像和测温,并对被测区域的状态进行分析判断,快速、准确的确定煤矿温度异常的区域。,越快确定井下是否存在幸存者以及幸存者的位置就能够为被困者争取越多的生存机会。研究表明,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特性不同,热成像生命探测仪利用两者之间的差别,以成像的方式把要搜索的目标与背景分开。人体体温在37℃时,其红外辐射的中心波长8μm一14μm占人体全部辐射能量的46%,这种光谱段是设计热成像生命探测器的一个重要技术依据。运用一种新型的红外相位成像技术,可以基本满足人们对再现现实环境的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的红外成像主要利用红外辐射的幅度信息,而红外相位热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接收目标辐射信号进行分析,建立目标红外辐射的相位信息算法模型及目标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算法模型,获取目标的距离图像,然后与二维图像相结合,得到被探测目标的立体图像。 红外热探测器是基于光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热效应制成的器件。热探测器探测光辐射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吸收光辐射能量后,探测器的温度升高;二是把温度升高所引起的物理特性的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机械波在安全工程方面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