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髌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诊断(一):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94))。诊断依据:(1)有外伤史,多为直接暴力所致。(2)伤后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畸形、压痛明显、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障碍。(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有跌倒膝部着地病史。(2)伤后膝部肿胀明显,局部血肿形成,触痛明显,浮髌试验阳性。(3)骨折x线片可见骨折影,骨折多为横断,且下极较小多见(二)临床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类:一、无移位的髌骨骨折,约占20%。二、有移位的髌骨骨折,约占80%。(1)髌骨横骨折:髌骨中1/3,髌骨下1/3骨折。(2)髌骨粉碎性骨折。(3)髌骨下极粉碎骨折。(4)髌骨上极粉碎骨折,较少见。(5)髌骨纵行骨折。二、中西医辩证分型:(一)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病象:伤后1-2周内,患膝疼痛明显,关节内大量积血,髌前皮下淤血、肿胀,严重者皮肤可发生水泡。患侧膝关节功能丧失,不能站立。患者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二)中期:血瘀气滞型临床病象:伤后3-6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故肿胀逐步消退,疼痛减轻。断骨初步连接而未坚,瘀滞虽消而未尽,故功能未恢复,动则有疼痛,舌质紫暗,脉弦细为气血仍有瘀滞之征。(三)后期:肝肾亏虚型临床病象:伤后7-8周,疼痛已消,或年迈体弱,头晕目眩,腰膝瘰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润清窍,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故腰膝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皆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之象。三、治疗方案1、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此方法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积血,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托后练习膝关节伸曲活动。2、切开复位内固定。(1)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适应症:①髌骨横骨折及下级横骨折。②能复位的髌骨粉碎骨折及下级粉碎骨折。手术方法:髌前正中切口,显露骨折线,清除关节腔积血,将翻入的骨膜及髌前组织复回髌骨表面。在屈膝10度位下对横行骨折自远折端骨折面,,正位上两针各在中1/3和侧1/3交界处,在侧位针穿过髌骨前后径中点,针自髌腱两侧穿出,至针尾与骨折面相平行时,将髌骨骨折复位,用两把特质大巾钳,在髌骨两侧上下夹持,暂时固定。手指通过扩张部裂隙,伸入关节腔内触摸关节面平整后,把克氏针穿入近折端,自股四头肌穿出,剪断针尾,,于上极将针端折弯成90度,然后将弯自前向后转180度,靠近髌骨上缘骨皮质,以防针向下滑出。用18号钢丝“8”字缠绕于两针之间。缝和髌前组织及扩张部,在手术台上屈膝90度,检查固定效果。对粉碎骨折,不切开股四头肌腱在髌骨表面的延续部,以免骨折块分离。将粉碎骨折块复位用克氏针临时贯穿固定,使粉碎骨折变成上下两大

髌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1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