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1、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绳记事的启示:(IT)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象、文字等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2、人们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200万年前---物质资源---土地200年前---能量资源---资本50年前---信息资源---信息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指出:没有物质,就没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能源,世界就将灭亡;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无章无序,没有意义。只有人的体质、体力、智力都发达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能,实现信息的价值。任何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若干种资源为依托的,在这些资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称为战略资源。农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资源——土地;工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能量资源——资本;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种资源——信息。1999年底,美国信息产业增长68%,达5070亿美元,超过美国第一大产业——汽车产业创造的价值。中国的信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多。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1959-1970形成阶段3)日本学者宫泽侧重研究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益及费用问题。1970-1978初步发展阶段“柠檬”理论。“信息市场”理论。3)迈克尔·“信号”理论。息经济测度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6)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1979年至今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召开。罗伯特(Robert)、巴罗(Paul)等人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不在于有形资产的多寡,而在于无形资产的差异。“交易费用”概念,认为信息是构成交易费用的重要部分。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阶段1986年12月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信息化学术讨论会,信息经济学的有关课题成为主要议题之一。1988年在山东烟台召开首次以信息经济学命名的学术研讨会。1989年8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北京成立。1996年在中国应用经济学的专业目录中单独列示和介绍“信息经济学”这一学科。 1978—1989探索阶段特点:1)翻译并引进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2)组织自身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3)宏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发展较快,而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处于缓慢发展状态。1989—至今深化发展阶段各高校、科研院所相继承接国家信息经济学方面有关研究课题,出现一批科研代表人物,如乌家培、谢康、王则柯、张维迎、靖继鹏、马费成等。目前,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系存在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人们普遍接受第一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从市场不确定性或技术不确定性角度建立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种观点按照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或按照信息产品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框架建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微观、宏观和信息产业经济学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建立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依照现代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1)微观信息经济学: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对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及市场机制等的影响,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2)宏观信息经济学3)信息产业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对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信息产业经济学着眼于对信息产业的分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产业基础与结构、信息产业国际化、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等。理论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技术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信息及其特性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与相互关系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信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宏观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经济问题。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谢康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以透视法形成的理论结果和知识体系。1)以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的假设出发分析经济现象;2)从统计决策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实现最优信息经济;3)从企业管理和信息管理角度研究信息经济现象;4)从信息产业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5)从信息经济的统计测算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国内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