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作者:————————————————————————————————日期: 1、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绳记事的启示:(IT)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象、文字等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2、人们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200万年前---物质资源---土地200年前---能量资源---资本50年前---信息资源---信息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指出:没有物质,就没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能源,世界就将灭亡;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无章无序,没有意义。只有人的体质、体力、智力都发达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能,实现信息的价值。任何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若干种资源为依托的,在这些资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称为战略资源。农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资源——土地;工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能量资源——资本;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种资源——信息。1999年底,美国信息产业增长68%,达5070亿美元,超过美国第一大产业——汽车产业创造的价值。中国的信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多。()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发表了《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70形成阶段1)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在1959年出版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中最早提出信息经济学概念。2)1961年,()发表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著名论文,研究信息的成本、价值、信息对价格和工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3)日本学者宫泽侧重研究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益及费用问题。1970-1978初步发展阶段1)()在1970年提出“柠檬”理论。2)()于1971年提出“信息市场”理论。3)迈克尔·斯彭斯()在1973年提出“信号”理论。4)()继承和发展了马克卢普(FritzMarchlup)的研究成果,在信息经济测度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5)()对信息、信息成本、信息经济价值、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非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风险转移等问题进行深入了研究。6)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里()提出了信息经济学中重要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机制理论。1979年至今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召开。()()于1979年首次从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关系的角度对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基本问题、概念进行了研究。1983年,()提出把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重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罗伯特(Robert)、巴罗(Paul)等人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不在于有形资产的多寡,而在于无形资产的差异。()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认为信息是构成交易费用的重要部分。,信息经济学的有关课题成为主要议题之一。1988年在山东烟台召开首次以信息经济学命名的学术研讨会。1989年8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北京成立。1996年在中国应用经济学的专业目录中单独列示和介绍“信息经济学”这一学科。 1978—1989探索阶段特点:1)翻译并引进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2)组织自身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3)宏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发展较快,而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处于缓慢发展状态。1989—至今深化发展阶段各高校、科研院所相继承接国家信息经济学方面有关研究课题,出现一批科研代表人物,如乌家培、谢康、王则柯、张维迎、靖继鹏、马费成等。,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系存在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人们普遍接受第一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从市场不确定性或技术不确定性角度建立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种观点按照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或按照信息产品生产、分配、流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