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 摘要:目的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在4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结果新生儿消化道是常见且应重视的医院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管理是与医疗护理同等重要的环节;严格洗手、有效的消毒灭菌、严格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结论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预防措施,才能使患儿顺利康复。关键词:医院感染;新生儿中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4529(2000)04-0293-0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问题在医学界已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医院分级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部门之一,我科从1994年开始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发病率逐年下降,漏报率不断降低。统计数字见表1。表1 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年份发病人数发病率漏报人数漏报率1994年10~ 2 3年多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1 领导重视人人把关领导重视、人人把关、常年紧抓不懈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在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内,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护士长负责,除了强化无菌观念,操作按规程外,对病房的监控工作常年紧抓不放松。一切从预防入手,在社会上有某种疾病流行或发现有散发住院患者时,就及时隔离,随时消毒。每发生1例医院感染都要进行讨论,每个医护人员人人把关,自觉做好隔离预防工作。2 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加上无陪护病房护理治疗繁多、医护人员和患儿接触密切,均为新生儿病房高感染率的原因。几年来,我们深感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要,而其重点是洗手和有效地空气消毒。我们在每个房间都备有消毒液,严格要求查患者前和喂奶前必须认真洗手,接触了痰、胃液、眼分泌物和腹泻、皮肤感染、脐炎等患儿后必须先以消毒液浸泡,再以肥皂水洗手,并用一次性纸巾擦干。病房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次,%过氧乙酸喷洒2~3次,定期进行福尔马林熏蒸。3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是皮肤、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病房里每天给患儿洗澡,腹泻患儿加换尿布,稍有臀红则以灯泡烤臀,或住暖箱采取暴露干燥,应用咪康唑(达克宁)粉护理,皮肤的感染减少。常规采用双氧水和制霉菌素口腔护理,控制真菌性口腔炎。注意空气的消毒,新生儿呼吸道的医院感染也较少发生。消化道的医院感染因为菌群失调[1],条件致病菌肠炎增加,抗生素的耐药,加之腹泻易造成机体内环境的失衡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2],少数病例迁延引起全身衰竭。4 健全的隔离制度是预防感染扩散的重要环节对腹泻病成立了隔离室,医生、护士、听诊器、用具、治疗器具全部分开,在隔离室内分有固定的区域行病种再隔离,发现特殊感染的要穿隔离衣,带隔离袖套。1998年初,我们病区发现了几例支原体肺炎,就及时进行呼吸道隔离,避免发生再感染。5 合理使用抗生素新生儿病房抗生素使用率为100%,因此,尽量保持体内正常的生态平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就更重要了。尽可能不用广谱抗生素,一般不采用三联。结合临床治疗效果和药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