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民族认同心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民族认同心理斯大林在他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这一著作中,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完整地、系统地对民族下了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人们在同一民族的长期一起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共同语言、共同生活习惯、共同信仰崇拜以及共同的风俗仪式,在这种共同间,逐渐形成了民族认同心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这一“共同心理素质”解释为“民族认同感”或“民族自觉的认同意识”,认为民族认同心理是为达到“人己之别”而产生,对民族自我意识以及民族存留起到重要的作用。民族认同心理的两面性仔细阅读费先生的其他民族理论成果,我们将更能理解民族认同心理对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首先,它提供给了一个民族的凝聚的核心,而这一点,正是世界各民族历经时代变迁,经受痛苦磨砺而得以存续的根本。深藏于与血液里的这种认同心理,让民族文化富有中心价值,有利于文化体系(如文字、神话传说、道德规范等)的成型与传播,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文化的统一则通过文字文学,系列风俗,各种仪式得以在民族范围内广泛传播,保证了民族文化气质及宝贵智慧的传承。另外,民族认同心理的反作用则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前进发展。在这个作用过程中,民族认同心理的存在,促使自己民族文化排斥外族文化,以保持自身独特性不被“侵略”。同时,遵循人类社会进化的潜在规律,各民族自身内部,都会意识到,只有不断发展民族文化,追求进步,才能让本身文化得以存在与延续。民族认同心理这个属性,虽然产生了各种民族间争斗和隔阂,但从本质上,它保护了民族文化间的多样性,并拯救民族文化传统于灭亡边缘。我的民族认同心理就像沈从文先生因出身苗族血统,并在湘西渡过童年青年,因而在其之后创作里深深印下了湘西苗族的影子一样。学生作为一名在壮族自治区里的少数民族生,在日常生活里,也经常经历并感受到隐约的民族认同心理作用过程。学生的民族认同心理观点,也与以上论述类似。首先,作为生活在壮族集中聚居的百色靖西县,大部分人口都是壮族,壮族的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学生现实生活状态,包括独特的节日传统、壮语言、道德及礼仪等。在日常的生活中,虽然中原汉文化历史上早早就介绍进入了我们这一民族里,有些渗透方式可以用入侵来形容。但是因为广西的山区地理,交通闭塞特点,使得各个民族分支之间仍保留相当程度民族文化传统和语言差异。我们大家也在代代生活里为此而骄傲自豪,在共同的认同心理影响下,民族特色活动如山歌、扫墓祭祖仪式等得以保留,节日庆祝也跟其他汉族地区有很大差异,独立生成保留了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节日。虽然事实上我们已经没有文字,但因为仍然存在民族认同的心理及实现方式,语言通过代与代之间口授得以传承,并在这过程中形成不成文的教育启发内容、方式,成为社会道德的传播载体。从认同心理排斥效应分析,如今的壮族文化早已“千疮百孔”,这跟历史上近千年的汉壮交流和冲突有关,壮族发源于六七十万年前,自秦起中原汉文化及生产技术开始进入并影响其发展,并在冲突与控制目的中壮族文字逐渐灭绝。壮族特色文化能在当前保留下来,而不同于回族、匈奴、鲜卑等基本被完全同化。这其中,肯定有自身的抗争与自我保留意识。正是民族认同心理的这种排斥作用,在接受外来文化冲击时,民族内部自然产生对抗和抵制的行为。

我的民族认同心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x545616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1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