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墨画四君子的由来.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陈其和摘要:本文探讨水墨四君子的由来及其联系,简略地叙述了“四君子”的由来、发展与流传情况,以及其内容和性质等等,对其艺术特征、发展脉络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水墨画四君子由来水墨画是用水作为稀释剂调和墨色作画的一个画种,它概括了绘画艺术中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特征,即“水墨”和“笔墨”。是绘画中最具中华民族个性的最能代表中国绘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四君子”是以水墨画为载体的一种绘画题材。“四君子”即梅、兰、竹、菊,这种称谓自明代末开始,但“四君子”作为绘画的题材由来已久。以墨竹为最早,墨梅次之,墨兰墨菊稍后。关于墨竹,据元代李衔《竹谱详录》谓起于唐代。他认为旧说五代郭崇韬夫人李氏在月夜摹写映窗竹影始画墨竹是误传。在成都大慈寺灌顶院已有晚唐人张立的墨竹壁画,而且广画集亦记载有晚唐孙位的松石墨竹。明代李日华的《六砚斋笔记》中论述墨竹起源,指出王维开元石刻为最古,但此石刻肯定为墨竹则尚是难以断定,至少在李衍《竹谱详录》中也记有“得王右丞开元石刻,屡经摩勒,失真。”如此石刻原画确认是墨竹,则墨竹起源论应首推王维。李日华这样的观点仅仅是他想把墨竹起源归于晚唐人而已。肖悦是画竹专家,可见于《历代名画记》及《唐朝名画录》两书。《名画记》记为“肖悦,协律郎,工竹,一色有雅趣。”应解释为勾勒法画竹而施一种颜色。而且《宣和画谱》花鸟门中收录了肖悦《风竹图》和《笋竹图》,并不将它们列入墨竹门类。此外如《唐朝名画录》往往可见记有某个工“花竹”、“竹木”、“竹石”的人,却并未特别注意墨竹中有得妙趣者,故我们对探溯晚唐以前墨竹起源问题还待再考。然而到宋末的《宣和画谱》就特设《墨竹、附小景》一门,刊载了五代的李颇、宋代的亲王頵,赵令穰、赵令庇、亲王頵的夫人王氏、李玮、刘梦松、文司、李时敏、阎士安、梁师闵及梦休等十二人,在其内容中论及水墨画往往不是出于画工而多为词人墨卿所作。此书花鸟门中集录之墨竹图作者计有五代的黄筌、宋代黄居采、崔白、刘永年、吴元瑜、乐士宜等。据此可见到北宋时期墨竹有兴盛发展的趋势。在上述画者中,以仁宗、神宗间的文同最为著名,开拓了近世墨竹的流派。明代释莲儒编的《湖州竹派》一卷认为由宋代到元代之间属文同画派者有二十五人,其中著名的有与文同同时的赵令庇、苏轼及元代李衍、柯九思等人。苏轼是直接承文同指授的嫡派,赵令庇学文同的画风。《湖州竹派》中没有刊载的著名画家有金代王庭筠及元代高克恭、吴镇。李衍《竹谱祥录》说相传王庭筠学文同,如将他们真迹相比确是事实,而李衍自己先学王庭筠之子曼庆手迹,后来得到文同真迹便以为师。高克恭的墨竹据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说乃学王庭筠之法。吴镇自称得高彦敬(克恭)的指教甚多。这两人汲取王庭筠画竹的特色,间接属于文同派。清代徐沁《明画录》立“墨竹”一门,其中列叙述六十名左右的画家,可见墨竹在明代日趋昌盛,而称学文同及学属于文同派画家的人最多。尽管宋以来几经变迁,又分为几个支流,但敬仰文同,并称之为墨竹中兴之祖应无异议。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清代吴升《大观录》中著录有五代南唐徐熙《梅花图卷》,并有“墨梅一枝,勾勒烘染,自具古法”的说明。如果该图确为真迹,则可认为远在释仲仁之前即已有人试画墨梅。《宣和画谱》记徐熙画法为

水墨画四君子的由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14y88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