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广州海珠区人口与社区分析人口现状人口规模基本情况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73261743117434实有人口数万万暂住人口数万万年末户籍户数337066342757348400户籍总人口967243976733988115户籍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06991080410930人口承载力分析(《产业规划视角下的广州市人口变动研究》)综合基于地形起伏度的高丘陵和低山区的人口承载力评价和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低丘陵和平原区人口承载力评价结果,得到广州市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人口承载力评价结果,并根据人口密度超载情况分为超载、临界和富余三类(人口密度超载界于±100人/平方公里之间计为临界状态)。根据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广州市人口承载情况中,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属于超载区,海珠区超载人口24万。广州市中心城区人口亟待疏解与控制。2、人口密度广州市常住人口密度空间分布(2012年统计年鉴)从总体上看,广州市常住人口分布呈中心区人口密度高,外围人口密度低的局面。海珠区的密度在全市排名第二,严重超出广州平均密度人/平方公里,呈现高密度聚集。根据人口密度等值线分布图来看,广州人口分布的多中心趋势加强,2010年已经形成了一个人口分布中心(解放中路附近)以及三个次级中心(海珠区江南中街、白云区景泰街、天河区石牌街)。海珠区的江南中街为其中一个人口次级中心,主要承接了老城区(荔湾区、越秀区)的人口转移。海珠区常住人口密度空间分布(2010年六普数据)海珠区内部人口分布西多东少,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内江南中街形成一个人口中心,同时也是广州市的一个人口次中心。3、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广州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广州外来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中圈层和外圈层内侧比重相对较高。2000到2010年以来,已经形成四个规模较大的外来人口集聚中心。外来人口倾向于聚居于居住在交通便利、居住成本相对较低的城中村里,而海珠区凤阳街辖区内有瑞宝村、沙溪村、康乐村等,城中村面积占80%以上,根据六普数据,外来人口比例占%,成为广州市外来人口集聚中心之一。海珠区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海珠区内部,凤阳街和江海街的外来人口密度最高。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海珠区西部,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4、外来人口比例较高根据六普,2010年海珠区常住人口为人1558663,其中外来人口为789044人,占%。外来人口比例较高,主要为务工人员。全区范围看,凤阳街、江海街、南洲街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最高。外来人口主要分布于区中、南部。区域西部外来人口比例较低。5、人口增长空间分布趋势根据前面对于广州市常住人口及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海珠区为核心城区的外围圈层,整体上承载着核心城区的人口扩散和外来人口的集聚两大作用。整体上与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呈现从中心区向近郊区扩散的现象相吻合。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赤岗街**********新港街**********昌岗街9798683519江南中街7522070389滨江街7232460935素社街6710351570海幢街6288465336南华西街3796038296龙凤街**********沙园街6732260220南石头街**********凤阳街**********瑞宝街**********江海街**********琶洲街2985120370南洲街8472627037华洲街4974218193官洲街5786921071总计1558663988115海珠区所有街道中,海幢街和南华西街出现人户分离,人口开始外迁。这两个街道是老城区,与广州市的整体人口迁移情况吻合。其他街道均吸纳了外来人口居住,以凤阳、瑞宝、江海、南洲、华洲、官洲等街道为主。6、人口年龄组成、老龄化程度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根据2010年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广州的老龄化程度呈现为双中心结构的空间格局,分别为老城核心区(包括荔湾、越秀、海珠)和郊区从化。海珠区属于老年型初期,是广州人口老龄化核心之一。海珠区人口年龄组成
广州海珠区人口与社区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