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徽州四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徽州四雕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徽州砖雕传统“徽州四雕”之一。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明代砖雕的风格过趋粗扩、推拙而朴素;明末清初,由于富商们对豪华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砖雕的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楼空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最多约有9个层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一般采用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为材料,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象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划,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凸现出来。砖雕在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随处可见。古老民居、饲堂、庙宇等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剥蚀,它们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寻味。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圆雕菩萨,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本世纪80年代,随着歙县古建公司的成立,砖雕作为一种实用装饰艺术重新恢复了生机。徽州石雕 徽州石雕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在徽州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但西递村原水口亭的主体建筑凝瑞堂内的石礅础上,却有以佛经故事为内容的雕饰;堂前石阶中央,有斜照嵌双龙戏珠石雕,背景衬以山石波涛、琼楼玉宇,宛若仙界天国,显出少中见奇。徽州石雕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占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在西递凝瑞堂大道旁有一对保存完好的黟县青大理石石雕宝瓶,其瓶身所饰山水云雾花纹图案,采用了浮雕与镂空雕刻相结合的手法,令人叹为鬼斧神工。徽州石雕取材来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县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园石,色泽有别,观感亦有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有黟县西递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许国石坊、休宁县汪由敦墓地诸处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是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牌坊。西递村“西园”中有一对漏窗,左为松石图案,奇松从嶙刚怪石上

徽州四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49 KB
  • 时间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