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企业文化作业同仁堂企业文化.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企业文化作业—仁行天下的同仁堂仁行天下的同仁堂提起中药,许多人都不约而同会想到"同仁堂"三个字。这家国内最负盛名的老药铺,创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当电视剧《大宅门》在荧屏热播时,人们对"同仁堂"的了解似乎又多了一层。同仁堂何以名满天下?"吃同仁堂的药放心。"一位顾客讲到,"去年北京闹非典,我来这配一副预防的中药。等了老半天都拿不到,开始大伙都埋怨,还以为是他们要留着涨价。后来才知道是人家为了等到合格的原料到货后才给抓药。"他说:"就仗着这份仁义,同仁堂就能做天大的生意!"在许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这个"仁"上。同仁堂不管炮制什么药,都是该炒的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灸的必灸,该晒的必晒,该霜冻的必霜冻,绝不偷工减料。像虎骨酒和"再造丸"炮制后,都不是马上就卖,而是先存放,使药的燥气减少,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先放在缸里存两年,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北京人买药,爱进同仁堂;外地人到北京旅游观光,也爱到同仁堂看看这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户的九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而且装潢讲究,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在台北新店里,有不少顾客感言:"来这买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其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展区,看起来就像一个中药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将海外开店、中医药史展示、中医坐诊与售药相结合,通过给消费者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增强其对中药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店到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却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为何可以三百年不倒?我想这和同仁堂的企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一、同仁堂文化的质量观—保证药品质量,严把选料关从开业之初,同仁堂就十分重视药品质量,并且以严格的管理作为保证。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为同仁堂建立了良好的商誉。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坚持严把选料关。在过去,北京同仁堂为了供奉御药,也为了取信于顾客,建立了严格选料用药的制作传统,保持了良好的药效和信誉;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除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的上乘质量用药标准外,对特殊药材还采用特殊办法以保证其上乘的品质。例如,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由北京市药材公司在无污染的北京郊区专门饲养,饲料、饮水都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乌鸡的羽毛骨肉稍有变种蜕化即予以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醇鲜,其所含多种氨基酸的质量始终如一,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标准。二、同仁堂文化的服务观—以做小生意的精神经营大药店代顾客煎药是药店的老规矩,冬去春来,尽管煎药岗位上的操作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未间断,也从未发生任何事故。现在药店每年平均要代顾客煎药近2万副,此举深受患者和顾客欢迎。另外,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同仁堂就有了

企业文化作业同仁堂企业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345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