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高山排名1、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泰安);2、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蒙阴);3、崂山,主峰巨峰海拔1132米(青岛);4、鲁山,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米(博山);5、徂徕山,主峰太平顶海拔1072米(泰安);6、沂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沂水);7、莲花山,主峰莲花(西)峰994米(新泰);8、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烟台);9、大泽山,主峰瑞云峰746米(莱洲);10、九顶铁槎山,主峰清凉顶海拔539米(荣城)。五岳独尊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烛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泰安:徂徕山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地理坐标东经117°20′,北纬36°03′。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连绵29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相对高度800多米,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大小峰峦97座,游览景点100余处。徂徕山山势雄伟,幽深绵延,俨然如岱宗之屏障。早在2500多年前,《诗经·鲁颂》就歌颂了"徂徕之松"。唐朝大诗人李白曾隐居于此。邹城峄山峄山,又名东山,位于邹城市东南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山上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且多松柏清泉。循盘道登山,沿途荞麦石、虎皮石、左龟石、试剑石、卧虎石、思亲石、探海石等千姿百态,嶙峋兀立。白云洞、居龙洞、盘龙洞、隐仙洞、石鼓洞、妙光洞等层门穴,各有掌故传说,益增神秘玄奥之感。峄山摩崖及洞壁石刻累代以来不计其数,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 概况: 峄山位于山东邹城东南,方圆10余公里,海拔582米。 峄山摩崖及洞壁石刻累代以来不计其数,现存500余处,最佳者为北齐的妖精洞(又名佛经洞)壁上的经文石刻,隶书,7行98字。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大字群及刻石等,均为珍贵文化遗迹。峄山碑碣现存70多块,多为元,明,清所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他登临的第一个山即是峄山,峄山碑是他立的第一块记功碑,复制碑现置于孟庙内,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秦峄山碑是秦代保存下来的文字最多的石刻,虽经传刻,仍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字及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料。 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透,神奇秀灵。 峄山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在《书经》、《诗经》、《太平御览》、《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古城遗址,峄山之阴有属大汶口文化的野店遗址。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在峄山讲学,现留有孔子登临处石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道登峄山,留下了秦峄山碑,为研究中国书法之珍品。刘邦、乾隆、孟子、李白、杜甫、欧阳修等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登临峄山,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存。道教的随山派、清静派、龙门派及佛教僧徒都曾在峄山清心修炼,历代仙曲贯耳,因而道家称峄山为妙光洞天,僧佛则名峄山为绎诗之庵。 峄山,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诗经·鲁颂》有“保有凫峄”的诗句。《书经·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放翁、赵孟頫、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 峄山有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美。 一是石美。那参差嶙峋、玲珑剔透、被地理学家称为当今世界之奇观的海蚀石,自不待说,满山遍峪如禽如兽、静动有之的怪石则数不胜数,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怪石如龟、如鱼、如兔、如冠、如丸,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八卦石……象形之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之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人叹为观止,难怪游人无不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故峄山与中华五岳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石巧。 二是洞穴、泉
山东高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